|
|
|
佛教當代社會價值論=Buddhist Social Value in Modern Times |
|
|
|
作者 |
劉元春
;
湛瀅
|
出處題名 |
閩南佛學:第二輯(2003)
|
出版日期 | 2003.12.01 |
頁次 | 1 - 18 |
出版者 | 岳麓書社 |
出版地 | 長沙, 中國 [Changsha, China] |
資料類型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劉元春,1963年生,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所副研究員。 湛瀅,1960年生,廣東國恩寺《中國禪學系列叢書》副主編。 |
關鍵詞 | 佛教; 當代; 社會價值 |
摘要 | 佛教作為東方文化的精神內核之一,在東西方文化的互動中佔有優勢,而且對人類社會主體信仰結構的重建,以及推動世界真正的和平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針對當代社會存在的自然、社會、精神諸多現實問題,佛教依正不二的理念、自利利他的品質、自淨其意的修法,有利於維護生態平衡,倡揚社會風尚,提升人格形象。佛教徒在信仰活動中,具有積極入世的膽略、超越現實的情操、自我批判的氣度,將是佛教發揮積極作用的關鍵。 |
目次 | 一、前提:從文化全球化視野中看佛教 1 (一)佛教是東方文化的精神內核之一 2 (二)佛教在東西方文化互動中佔有優勢 3 (三)佛教對當代社會發展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5 二、作用:從社會現實問題角度看佛教 6 (一)佛教依正不二的理念有利於維護生態平衡 6 (二)佛教自利利他的品質有利於倡揚社會風尚 8 (三)佛教自淨其意修法有利於提升人格形象 10 三、關鍵:從信仰自我完善立場看佛教 12 (一)要具有積極入世的膽略 12 (二)要具有超越現實的情操 14 (三)要具有自我批判的氣度 16
|
點閱次數 | 204 |
建檔日期 | 2022.07.13 |
更新日期 | 2024.06.1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