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雲林地區民間佛教「巖仔」與觀音信仰之探討 - 以西螺朝山岩(缽子寺)為例 |
|
|
|
作者 |
蘇全正 (著)=Su, Chuan-cheng (au.)
|
出處題名 |
臺灣文獻=Taiwan Historica
|
卷期 | v.59 n.1 |
出版日期 | 2008.03 |
頁次 | 81 - 114 |
出版者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出版地 | 南投市, 臺灣 [Nantou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臺灣; 西螺七嵌; 民間佛教; 巖仔; 缽子寺; 觀音信仰; 觀音佛祖 |
摘要 | 漢人在臺灣的開發過程中,藉由祖籍神明或地方公廟的建立與共同祭祀 和信仰,成為凝聚漢人社會及農村聚落向心力的有力機制,配合血緣、宗族 組織的祭祀公業、同鄉會館及神明會的成立和運作,成為來臺漢人快速定居 化的主要動力及安定社會秩序的憑藉之一,透過共同的宗教信仰所形成的祭 祀圈,成為村庄或聯庄地域組織,並經由地方陣頭、武館、曲館的活動建構 出其防禦體系。 本文從雲林縣民間佛教「巖仔」信仰發展,及以西螺鎮原清代七嵌聚落 範圍內所建立的16座觀音信仰的寺廟與當地政經、社會、文化,及以二嵌 之西螺下湳庄朝山岩(缽子寺)觀音佛祖信仰與聯境或會香交陪關係的寺廟 之間互動和變遷過程中,進一步探討觀音信仰在區域發展的特色。有助於對 臺灣區域性之民間佛教(Folk Buddhism)信仰與地域權力網絡、社會文化 發展的互動,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綜觀西螺鎮下湳庄朝山岩(缽子寺)的觀音佛祖信仰趨向於「靈驗 型」、「世俗化」、「擴散型」的「民間佛教」內涵,且具有「巖仔」之護 生濟亡、陰陽共濟的觀音信仰特質。 |
目次 | 一、前言 83 二、西螺七嵌的聚落範圍與觀音信仰 85 (一)西螺七嵌聚落的形成 85 (二)西螺鎮下湳里的地理環境 87 (三)西螺七嵌聚落的觀音信仰 90 三、朝山岩(缽子寺)的創立與發展 93 (一)創立沿革 93 (二)管理組織與祭典活動 96 四、朝山岩(缽子寺)觀音信仰之特色 105 (一)民間佛教「巖仔」信仰之傳統 105 (二)護生濟亡、陰陽共濟的信仰體系 107 五、結論 108
|
ISSN | 1016457X (P) |
點閱次數 | 116 |
建檔日期 | 2022.08.24 |
更新日期 | 2022.08.24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