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儒佛思想研究——以「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為入路=Research on Tang Jun-Yi’s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Thoughts: A Perspective of Life Existence and Spiritual Realm
作者
蕭愛蓉 =Hsiao, Ai-jung
出版日期 2018
頁次 262
出版者 國立成功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ncku.edu.tw/
出版地 臺南市, 臺灣 [Tainan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 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 博士
校院名稱 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 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 葉海煙
畢業年度 106
關鍵詞 唐君毅=Tang Junyi; 生命存在=Existence of Life; 心靈境界=Spiritual Realm; 儒佛思想=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thoughts; 當代新儒家=Contemporary New Confucianism
摘要 當代新儒家學者唐君毅(1909~1978),他在儒佛思想方面均有深刻的造詣、精湛的詮釋,充分表現在《中國哲學原論》系列及《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等著作之中。唐君毅把握吾人當下的生命存在以探究心靈邁向超越的歷程與方法,也論述心靈感通如何能夠體察客觀境、主觀境與超主客觀境,達到調和、安立一切事相的效用,使人德融通天德,構成廣大圓融、德性生生不已的人文世界。因此,本論文從「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討論唐君毅儒佛思想之闡釋,期望在此研究之中考察他的儒佛詮釋特點與運用方法。 唐君毅將儒家傳統的「盡性立命」詮釋為「心靈感通」,一方面以「生命存在」和「心靈境界」詮釋心靈開通九境的歷程;另一方面依據「神聖心體」和「執兩用中」之道闡釋心性之大用。在這之中,唐君毅既援引理學和《易》解釋「執兩用中」的活動,認為吾人以心靈的根源神聖心體作為實踐中樞,與外境、他人之生命存在或事相形成對立之兩端,而心體之靈覺能依附在心靈感通而調適,協調心境關係,使彼此的生命存在感通無礙,達到運用神聖心體總攝一切事相、宗教和哲學的目的。此外,唐君毅也從隱顯、始終、幽明等傳統氣化說而論一切事相的活動,這不僅是依據儒家思想而析論心靈與外境之間的力用與互動,同時也援引華嚴宗理事觀、法界觀及唯識宗種子學說進行闡釋。本論文亦論及唐君毅對「善」與「不善」的看法,他在《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以心靈感通涵納道德意識的各種表現,並說此心靈感通即蘊藏心之靈覺,而靈覺即是吾人之良知良能、道德理性,在感通的歷程中能因應事相與外境的不同,運用執兩用中之道。最後,本論文藉由唐君毅的「三祭」觀,察見心靈九境論蘊含的道德人格之涵養、破執去妄之實踐及心靈超越之意涵,均能體現在三祭之中。 綜上所述,唐君毅不僅接受傳統儒學的心性論與工夫論,更依據自己對儒佛的體認而詮釋生命存在的活動及心靈境界的意涵,建立出完整且獨具特色的心靈九境論。 This research mainly investigate Tang Junyi's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thoughts, and focus on “existence of life” and “spiritual realm”. Expecting to know Tang Junyi how to interpret new philosophical system through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Especially Tang Junyi deeply comprehend Confucianism, Hua-yen Buddhism and Yogācāra Buddhismt, it’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his thoughts. This research also us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philosophical research method, let we realize Tang Junyi emphasizes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ical concepts. Through this research, we can understand Tang Junyi thinks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re very important, and how to use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as the theoretical content of spiritual activities.
目次 緒論 1 一、前言 1 二、研究背景及問題意識 2 (一)當代新儒家學者的儒佛交涉 2 (二)從「道德意識、宗教意識」到「生命存在、心靈境界」 10 (三)「生命存在、心靈境界」的儒佛思維 22 (四)以「神聖心體」作為生命存在的超越根據 35 三、文獻回顧 43 (一)唐君毅宗教思想和心靈九境論之相關研究 45 (二)唐君毅道德哲學之相關研究 47 四、研究方法 49 第一章 從「盡性立命」論神聖心體的儒佛意涵 51 一、前言 51 二、「盡性立命」的實踐義與境界義 52 三、盡性立命境的「神聖心體」 58 四、神聖心體的宗教意義 66 五、從「體」判別儒佛 71 六、性情的形上學 82 七、結語 90 第二章 「執兩用中」的體用義——兼論唐君毅對華嚴學的運用與詮釋 93 一、前言 93 二、「執兩用中」的型態 94 (一)事相的性質及其流行狀態 94 (二)心靈與天道 101 (三)心靈與外境 102 三、「執兩用中」的體用論 104 (一)切合「體、相、用」的執兩用中之道 108 (二)從「理氣不二」論心體運作 111 四、「執兩用中」的佛學運用 120 (一)華嚴宗的「力用」 120 (二)華嚴法界觀及「理事不二」 122 五、結語 127 第三章 從「生命存在」相續升進論「以佛輔儒」的詮釋 129 一、前言 129 二、生命存在的普遍恆存 131 三、援引佛教三世說及普渡眾生說以論生命存在之相續 135 四、運用華嚴學說解釋「生命存在相續聯繫」之意涵 140 五、結語 150 第四章 「善」與「不善」的闡釋——兼從「生命存在」詮釋「無明」 153 一、前言 153 二、從道德意識論「善」之呈現 154 三、「不善」的產生與型態 161 四、儒佛觀照生命存在的差異 169 五、從生命存在的流行不已詮釋「無明」 174 六、結語 184 第五章 從「生命存在」析論儒佛轉化「不善」的實踐 187 一、前言 187 二、從「順成之教」論轉化不善的綱領 189 三、靈覺的轉化意義及「師友之道」 197 (一)心靈感通與「反躬自省」 197 (二)師友之道 204 四、儒佛「破執去妄」的評述 209 五、結語 219 第六章 從「生命存在」與「心靈感通」論「三祭」的道德與宗教意義 221 一、前言 221 二、從生命存在與心靈感通論「三祭」的圓滿意義 223 (一)「三祭」與盡性立命 224 (二)「三祭」與生命存在持續升進 227 (三)「三祭」與「繼志述事」、「師友之道」 229 (四)「三祭」與人文人倫世界 230 三、從華嚴宗論「回憶」的超越意義 233 四、結語 240 結論 243 一、「以佛輔儒」的詮釋方法 243 二、「盡性立命」的儒佛新詮 249 三、未來可持續探究之論題 254 徵引及參考文獻 256
點閱次數 419
建檔日期 2022.09.29
更新日期 2023.01.1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