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許慧敏 =Hsu, Hui-ming
|
出版日期 | 2022 |
頁次 | 265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ebsite.fgu.edu.tw/
|
出版地 | 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博士 |
校院名稱 | 佛光大學 |
系所名稱 | 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 |
指導教授 | 釋永東 |
畢業年度 | 110 |
關鍵詞 | 《阿彌陀經疏鈔》; 袾宏; 譬喻; 內典; 外典 |
摘要 | 袾宏(1535-1615)世稱蓮池大師,是明末四大師之一。明末四大師大抵都非常重視「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以及「淨」的一心不亂、往生淨土之修行。尤其四大師對大乘經教多有涉入,而在大乘經教中以中國文學豐富之譬喻來顯明佛理者,以蓮池大師最為深入。 本文題名《袾宏《阿彌陀經疏鈔》譬喻所彰顯之修行意涵》。袾宏為淨土宗第八祖,同時也有華嚴宗及禪宗的法脈傳承。為明末四大師身後聲光最著者,且其修行及註疏之功,普及後世,影響至鉅。 袾宏在《阿彌陀經疏鈔》的註釋中,多有引用佛教經典中的譬喻以及中國文學的古典譬喻。當他著作疏鈔之後,復整理了他在疏鈔中所引用的譬喻及典故四卷,名為《阿彌陀經疏鈔事義》。本文亦多有參照其所引內外典故之譬喻,意在以譬喻彰顯淨土法門的殊勝,以及隨著袾宏的引導,因所化眾生熟悉中國的文化背景知識而更能深入體會、銘記於心,甚而發起深信、切願、力行之心。其所舉譬喻者例如:「高不可仰,積行菩薩曝腮鱗於龍門。深不可窺,上德聲聞杜視聽於嘉會。」這段譬喻中既以世間法經典為喻,復以出世間法之佛典為喻。二法雙彰,不但生動活潑,且易於領解。又如「螟蛉有子,蜾螺負之。教誨爾子,式穀似之。」、「譬如蠟印印泥,印與泥合,印滅文成。」、「百獸潛蹤,千林失白」等等生動譬喻,直顯佛陀本懷,如此種種真是不勝枚舉。 故知種種的譬喻典故,皆是為了彰顯《阿彌陀經疏鈔》的譬喻於修行的佛法意涵。尤其袾宏註釋此經末後皆會相歸性,不但顯明眾生皆具的如來智慧德相,也不廢事修,處處以譬喻指歸淨土。本論文除了彰顯因譬喻而領解佛法的功能外,也冀望能由賞析譬喻的文學之美,而深入於心識之中,蘊之在懷,成為自度、度他的利生大用。 |
目次 | 摘要 I 目次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架構 3 一、研究範圍 3 二、研究方法 7 三、論文架構 10 第三節 文獻與前行研究回顧 12 一、袾宏思想文獻回顧 12 二、譬喻教法文獻回顧 16 第二章 袾宏的證悟及利他之行 23 第一節 明代佛法的思想背景及佛教的復興 23 一、明代的儒學與佛教 24 二、儒釋道三教同源論及四大師的信仰歸趣 25 三、明末佛教的復興 28 第二節 袾宏的生平及思想特色 31 一、袾宏的生平及證悟過程 32 二、袾宏的思想特色 39 第三節 說法著作度眾生 42 一、隨機說法度眾生 42 二、著作弘宣利群迷 45 第三章 佛法譬喻說之探究 53 第一節 譬喻的概念 53 一、譬喻的運用 53 二、生理上的共通性 54 三、文化上的背景認知 55 第二節 佛法中的譬喻法門 55 一、佛法以譬喻得解 56 二、譬喻說在十二分教中之重要性 58 第三節 譬喻說法善巧之方法 59 一、世所熟悉之事物 59 二、周遍一切時處遍攝一切法門 61 三、以身相喻說法 65 第四章 《阿彌陀經疏鈔》之古籍外典譬喻 67 第一節 經部典籍 67 一、《詩經》 68 二、《禮記》 72 三、《易經》 77 四、《論語》 78 五、《孟子》 88 第二節 史部典籍 105 一、《戰國策》 105 二、《史記》 107 三、《漢書》 109 四、《後漢書》 110 第三節 子部典籍 112 一、《列子》 112 二、《莊子》 113 三、《雲笈七籤》 115 第四節 集部典籍 117 一、《世說新語》 117 二、《太平廣記》 118 三、《太平御覽》 119 四、《蘇軾詩集》 121 第五章 《阿彌陀經疏鈔》之佛法內典譬喻 123 第一節 淨土及禪門經典之譬喻 123 一、《佛說阿彌陀經》 123 二、《佛說無量壽佛經》 138 三、《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39 四、禪淨語錄 141 第二節 一乘經典中之譬喻 151 一、《華嚴經》 151 二、《法華經》 157 第三節 三乘經典中之譬喻 162 一、《大寶積經》 163 二、《維摩詰經》 164 三、《金剛經》 166 四、《楞嚴經》 168 五、《遺教三經》 170 第六章 《阿彌陀經疏鈔》譬喻之特色 175 第一節 內外典籍譬喻之分布與融通之特色 175 一、古籍外典文獻 175 二、佛法內典譬喻 187 三、以譬喻融通經典義理 206 第二節 善用譬喻發揮弘經德用 223 一、以世法出世法彰顯修行之意涵 223 二、內外典籍相互融通歸於一心 226 三、應機說法會相歸性指歸淨土 228 第三節 以譬喻典故深入淨土思想 231 一、以譬喻優美顯明佛理 232 二、周遍含融一切時處的圓教思想 233 三、方便多門歸元無二路 237 第七章 結論 241 一、佛法因譬喻得解 241 二、應機說法指歸淨土 242 三、以譬喻註疏經典之功用德能 244 參考文獻 249 一、傳統文獻(以朝代排序) 249 二、近人論著(以作者筆劃排序) 256 三、期刊論文(以年份排序) 257 四、博碩士論文(以年份排序) 257 五、參考網站(以中文筆劃排序) 258 |
點閱次數 | 294 |
建檔日期 | 2022.09.29 |
更新日期 | 2023.01.0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