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釋天運 (著)
|
出處題名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7屆)
|
出版日期 | 2016.09 |
頁次 | (B2 - 1) - (B2 - 17) |
出版者 | 福嚴佛學院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fuyan.org.tw/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為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 |
關鍵詞 | 普賢菩薩; 普賢行; 普賢十大願; 普賢行願品; 華嚴經 |
摘要 | 當一個人面對現實世界的種種黑暗、罪惡、貧窮、愚痴等卑劣的環境,以及人性的貪、瞋、慢、疑等煩惱時,應該是要厭棄它,而逃到一個有如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去;或是鼓起勇氣來,企圖將眼前一切不如意的境界,改革成為符合自己內心標準的理想國呢?徹底的解決之道,就是要先改變自己的眼光,以及對待世間萬物的心量。要如何才能真正達到這個目標,就是本文最為關切的問題──「修行」。佛教經典所要表現的不只是理論和概念,最重要的是能夠作為修行取證的指針,佛學是實踐的哲學,行道與哲理應是極為諧調而又相輔相成的體系。華嚴經》之內容正是直顯佛陀智正覺的境界,以無盡法界緣起真理,來表現覺者自證的事實,這是必須經由觀行以及菩薩道的實踐,才能體驗實踐之境地。「行」就是「修持」,唯有透過行持,才能實際受用,不至一無所得。《華嚴經》中最忙碌的菩薩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講究「方便」,不囿于成規,以甚深無盡的「願、力」和「悲、智」,助眾生早日修學完成菩薩道,並主張廣泛學習世間技藝,不恥下問,以邁向圓融之途。《華嚴經》將普賢菩薩倡導的修行法門稱為「普賢行」。普賢行願的思想是以「普賢十大願」作為「信、解」教理的主導,並藉由外在實踐「行、證」為依歸,悟其自我的真如本性,其重點不在於深奧的理論,而在於個人具體的修持功夫。無疑地,普賢行門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法門,正如普賢十大願,從一者禮諸佛到十者普皆迴向,願願宏大,不為自己而發,願願皆與眾生有關,令十方法界一切眾生都有好處,並把心念擴大到盡虛空、遍法界,乃至一切境界毫無界限。不斷地實踐力行,則可完成普賢菩薩之諸行願海。本文主要內容架構如下:一、主要說明研究動機與範圍,以及前人研究成果。二、由《華嚴經》的義理談起,說明《普賢行願品》於《華嚴經》中的地位。三、闡釋「普賢」之名,針對大乘經典及祖師對「普賢菩薩」之定義作一概括性之論述。四、就普賢行的內涵、意義作一綜合性之說明,以顯示普賢行之特色。五、總結本文研究成果。 |
目次 | 一、緒論 B2-2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B2-2 (二)前人研究成果 B2-3 1.注釋書籍: B2-3 2.學位論文 B2-4 (三)研究範圍 B2-4 二、《華嚴經》略述 B2-5 二、《華嚴經》的介紹 B2-5 (二)《普賢行願品》的地位 B2-6 三、普賢菩薩之詮釋 B2-7 (一)普賢菩薩之名 B2-7 (二)大乘經典中的普賢菩薩 B2-8 (三)華嚴祖師對普賢菩薩的定義 B2-9 四、「普賢行」的目標 B2-12 (一)華嚴經中最忙碌的菩薩──「普賢」 B2-12 (二)「普賢行」的內涵 B2-13 (三)「普賢行」的特色 B2-14 五、結論 B2-15 參考文獻 B2-17
|
點閱次數 | 419 |
建檔日期 | 2022.10.26 |
更新日期 | 2023.09.27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