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論《六祖壇經》心之無念、無相、無住—以修行與解慧 之不二觀之研究為核心
作者 周君璞
出處題名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6屆)
出版日期2015.09
頁次513 - 530
出版者華梵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f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語言文化組。
關鍵詞定慧不二; 定慧等學; 不壞假名諸法實相; 內外不住
摘要慧能思想之心性論研究,無疑是一項重要之研究,《六祖壇經》記載慧能言心與性處甚多,因慧能應機指導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語境、語脈的環境與情況下,則有所不同之回應,正因慧能未明確地定義心與性,因此心與性之理解與掌握,更值得深究與發展。在前人對慧能心性論的研究成果中,印順於〈禪宗是否真常唯心論〉一文中,肯定禪宗屬於真常唯心論;傅偉勳是以慧能主張「不二法門」,從《維摩經》、《金剛般若經》之般若法門,頓悟以解脫;唐君毅則認為慧能重視自心、本心、自性、本性,有如來藏之意味,以心性來彰顯般若之用,非單獨之清淨心而已,易言之,即是本心或自性兩者相融,顯如來藏清淨心與般若空性二者調和之觀念;牟宗三則主張慧能不是真常心論之系統,應從天臺宗圓教的觀點,理解其心與性的種種內涵。本依《六祖壇經》,以修行與慧解為核心,針對慧能言心與「戒、定、慧」等三無漏學加以展開,以慧能在〈定慧品〉為眾人所開壇講法的定、慧二學之說明為立論依據,進而對其定慧不二思想研究予以充分之說明。印順認為慧能講法是以懺悔、發願、歸依、受戒等相結合的傳授,因迷法之人對於定、慧之性有所誤解,進而分別以為有二,認定兩者是分別而獨立,因此必須加以釐清、疏通此誤解之現象與心態。再者,人之所以能夠對定、慧二學,能自覺地往佛法正道前進,原因無他,乃是心之自覺契得以頓悟,故此心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為前提,建立所謂定慧不二以至於定慧等學的觀念。由是展開並解釋此無念之含意為,由心之向內觀,為了靜中得定,所以修持無念,乃是於念而無念;其次無相之含意,是心之向外經驗對象、客體之對象,乃至於不起妄心,若處置得當,即是對於空性的透徹以及常存智慧的表現,故修持無相,乃是於相而離相;最後無住之含意,即是作為全體存在而言,即是不分無念、無相之一體呈現,即是慧能所頓悟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關鍵,乃至達到無執之境界,即是牟宗三所謂「作用的保存」,所以無住乃是回復人清淨本有之佛性。易言之,我們可以通過慧能定慧不二思想,對了解此無心對治於妄念、著相乃至有所住之種種對治方法,有著深刻且清楚的義理闡釋,認為修行者不應執著於取與捨兩種之極端,而是要時刻實踐並且體證,注意不動妄心、不起雜念,以免導致種種貪、嗔、癡、慢、疑等之造作,而是以心要常存「定中生慧、慧中生定」之不二觀,進而達到不捨一法、不著一法之「無執」境界,如是成就離苦得樂,得以解脫。
目次一、問題的導出——概述《壇經》〈定慧品〉所傳達之佛理意涵及其問題 515
二、論定慧體用與緣起性空之關係——從牟宗三論佛教體用義而言 516
三、論定慧不二之工夫義——從有執以無執,無執無相對至於絕對境界 520
四、論慧能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以牟宗三與唐君毅詮釋分論 523
(一)牟宗三 524
(二)唐君毅——內外不住、三際念斷 526
五、結論——慧能修養論之定位與發展 528
六、參考文獻 530






點閱次數431
建檔日期2022.10.27
更新日期2023.09.2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340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