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智旭《楞嚴經》相關論述中的佛性觀
作者 黃馨儀 (著)
出處題名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5屆)
出版日期2014.09
頁次247 - 264
出版者玄奘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cu.edu.tw/hcu/zh-tw
出版地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英文=English
附註項作者為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班。
關鍵詞楞嚴經; 佛性; 智旭; 性相融會
摘要中國佛教有法性宗和法相宗之分,然智旭向來反對性相二分的說法,他主張佛法不能二分,性相可以合會。智旭認為《楞嚴經》佛性論是解決性相問題的樞紐,因此對《楞嚴經》有極高的評價。他如何運用《楞嚴經》佛性論來會通性相,是本文要回答的問題。本文用文獻分析的方式,指出智旭如何理解《楞嚴經》的佛性理論,並以此來會通性相。研究的文本以智旭《楞嚴經玄義》、《楞嚴經文句》為主。《楞嚴經》以如來藏妙真如性作為起修的根據,修行的過程展現出「破妄顯真」、「即妄明真」、「真妄不二」的次序。首先必須破妄離相,讓佛性顯現,在此階段似乎是真妄二分,但隨著修持的進展,漸漸契入一切幻妄緣起的憑依即是佛性,最終呈現真妄不二的圓相。所以,《楞嚴經》的佛性本具有融通性相的傾向。在《楞嚴經》原來的基礎之上,智旭更進一步用天台學的性具說,以及《大乘起信論》的「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來拓展《楞嚴經》佛性說的架構。「二種根本不離一心」、「性具七大」,這些理論一方面說明諸法具真如性,另一方面又強調此真如性本具諸法,如此真如與流轉諸法,或說真如和妄相之間,呈現出相即不離的圓融無礙。這樣的佛性觀在修行的入手處,是觀「現前一念心」,由此觀心可以契入真妄不二。智旭用天台學與《大乘起信論》的真如隨緣說,來豐富《楞嚴經》佛性說的內容,這讓《楞嚴經》本來融通性相的特質更加彰顯,也呈現了中國佛教佛性理論,具有「返本」和「性覺」的特質。
目次一、前言 248
二、《楞嚴經》的佛性理論 249
(一)佛性在破妄離相中顯現 249
(二)佛性是一切幻妄緣起的憑依 251
(三)佛性離於真妄二端 252
三、智旭對《楞嚴經》佛性理論的詮釋 253
(一)二種根本不離一心 254
(二)性具七大 256
(三)現前一念心 258
四、結論 262
參考書目 263


















點閱次數482
建檔日期2022.10.27
更新日期2023.09.2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356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