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生生之德」與「境識俱顯」:王船山詩論中的儒佛交涉意涵及相關詮釋="Virtue of Creation "and "Object and Consciousness are Both Revealed": The Interplay between Confucian and Buddhism and the Related Interpretation in Wang Chuanshan Poetry Critics |
|
|
|
作者 |
周志煌 (著)=Chou, Chih-huang (au.)
|
出處題名 |
輔仁國文學報
|
卷期 | n.36 |
出版日期 | 2013.04.01 |
頁次 | 143 - 164 |
出版者 | 輔仁大學中文學系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chinese.fju.edu.tw/Chlt/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周志煌,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 |
關鍵詞 | 王船山; 以「量」論詩; 情景交融; 生生之德; 境識俱顯; 儒佛交涉 |
摘要 | 王船山(1619-1692)的詩論與其哲學思想息息相關,對於宋明理學,其紹繼於張橫渠,而以「氣」論談宇宙生化流行,著重於形而下世界的開展與實踐。自宋代理學興盛,佛學真常心(如來藏)思想蔚為風潮,儒佛交涉頻繁。相對的,佛教另一思想唯識學自宋代以降漸衰,繼承者日寡。直至有明一代,儒佛會通仍以孔孟心性之學與如來藏思想為主。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論詩之中兼敘儒佛,一方面發揚橫渠之學帶入情景關聯之詩論闡發;但另-方面,捨真常心而著眼於唯識之「量」論,並以之作為評詩優劣之判準。這樣的會通及開拓,在思想史的進程上,即是一項饒負興味值得探索的課題;再者,轉化唐代「意境」、宋代「妙悟」等受真常心系影響的觀念論詩,而從有宗唯識「量論」會通情景交融之說,這一轉向在船山哲學、詩學體象的關懷點究竟為何?就佛學觀念運用於中國文學批評,於船山之處所能顯示的意義又有哪些?以下即就相關議題展開討論。 |
目次 | 提要 143 壹、引言 144 貳、用「量」論詩之何以可能? 145 參、王船山如何以「量」論詩? 148 一、《相宗絡索》中的「量」論 148 二、王船山以「量」論詩 149 肆、以「量」論詩的相關問題 154 一、「現量」朗現之前的工夫 154 二、「現量」如實而起之後的言詮:由「親證」(真諦)到落於「文字相」(俗諦)156 三、是否一定「情景交融」才為現量? 157 伍、餘論:影響的焦慮 158 徵引書目舉要 163 |
ISSN | 10233601 (P) |
點閱次數 | 275 |
建檔日期 | 2022.12.05 |
更新日期 | 2022.12.05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