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mages/title/Title_FulltextSearch.gif) |
|
|
|
|
|
佛學研究 n.15=Research of Buddhism n.15 |
|
|
|
作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
卷期 | n.15 |
出版日期 | 2006 |
頁次 | 383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連續性出版品=Serial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目次 | 和諧世界,從心開始 3 和平發展的中國,期待和諧共生的世界——在首屆世界佛教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1 凈化心靈,促進社會和諧與世界和平——在首屆世界佛教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詞 3 有佛教的精氣神,有世界的新希望——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大會發言小結 5 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普陀山宣言 6 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呼吁共建和諧世界——為首屆世界佛教論壇而作 7 全世界佛教徒團結起來,為實現和諧世界的崇高目標勇猛精進 12 和諧世界 從心開始 16 如何建設和諧的社會——講于世界佛教論壇 20 從“心”溝通的世界大趨勢 23 論佛教的社會責任——從香港佛教談起 25 中國佛教慈悲濟世的理念與實踐 29 和諧的心 33 佛法·心靈·和諧 34 略談佛教在當今社會中的責任與使命 37 一個根本,三大要領——關于漢傳佛教建設的思考 39 佛教生命倫理學之研究方法論 44 開啟心靈的對話 59 佛教徒之實踐 60 尋求共同發展之路 63 《法華經》與宗教間的對話 65 從推廣佛教三學的解行以促進人世間的和諧 73 和諧,因多樣而美麗 74 心從“正見”始——佛教正見與世界和諧 76 佛教的和平精神 80 當代佛教的社會教化責任 83 佛教教育的目的、方法及前瞻——以《維摩經》為例 86 佛教和平傳統及其現代價值 93 心靈凈化與佛教的社會責任 95 中國佛教的“圓融”精神 101 從大悲心開始——簡介新發現的千句本大悲咒并與八十四句本作比對 104 臨終關懷與佛教 109 時代召喚:培養多方面優秀的佛教人才——兼論印順法師人生道路的啟示 113 茗山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 129 太虛的人間佛教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136 中國當代佛教制度建設——以大陸漢傳佛教為中心 144 中國當代佛教經濟的“社會性”芻議 157 中國佛教思想的現代價值 166 新中國佛教對外友好交往五十年回顧(1949.10—2000.5) 170 廬山慧遠與中國凈土思想 184 曇鸞的凈土思想研究 190 曇鸞《往生論注》探略 198 興皇法朗的三論思想研究 207 唐代顯慶、龍朔年間的佛道論爭 220 十重唯識述義 229 即心即佛與非心非佛思想的關系 238 石頭希遷與曹洞宗的禪法思想特點略論 245 百丈懷海《禪門規式》的創制及其意義 250 “無情有性”說及其在天臺宗思想體系中的地位再探 258 唐代克幽非保唐無住考 270 宗密對以馬祖道一為代表的洪州禪系的評述 280 大慧宗杲“看話禪”述評——以《大慧書》為中心 287 閩臺定光佛信仰宗教性質辨析 297 高麗義天與天臺宗慈辨和明智二師 304 旅日高僧東皋心越家世考 313 不是“體用”,而是“體相用”——中國佛教中的“體用”論再思 319 佛教現量理論中的形而上學思想 335 從特性說五臺山文化之“文” 342 談談上座部文獻里的波羅蜜思想 349 直面現實,應病與藥——關于佛教信仰問題調查研究的幾點感想 362 源自實踐,付諸實踐的人間佛教——讀滿義《“星云模式”人間佛教》 369 《杭州佛教文獻叢刊》陸續出版 373 一時千載唱和風——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在浙江成功舉行 374 “菩提達摩與禪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隆重舉行 378 “佛教本土化與晉陽文化嬗變”學術研討會綜述 380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簡介 382
|
點閱次數 | 2 |
建檔日期 | 2023.03.09 |
更新日期 | 2023.03.09 |
![](images/logo/bg-btn-edit.png)
![](images/banner/donatebanner2017.png)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