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佛學研究 n.20=Research of Buddhism n.20 |
|
|
|
作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
卷期 | n.20 |
出版日期 | 2012 |
頁次 | 335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連續性出版品=Serial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目次 | 建設中國佛教的使命、宗旨與道路 5 《中國佛教音樂文化文庫》序 1 佛教徒與北京精神 3 佛經定義與大乘非佛說的概念解析 9 東亞佛教中的“邊地情結”:論圣地及祖譜的建構 22 中日佛教交流史——以日本古代為中心 42 劉遺民生卒考 47 血經的淵源以及意義 56 論藥師法門的文化精神及其現實內涵 64 《佛教生態哲學研究》 74 論議佛教臨終關懷的生命思想——以《藥師經》為例 75 作為文化遺產的民間信仰——以益樂觀音寺及杭州古蕩益樂村的觀音信仰習俗為例 87 印度幾部重要佛典中的“二諦”觀念 98 南北朝釋法瑤之涅槃學說 106 廬山慧遠的法性思想探微 117 《“性空”至“妙有”——魏晉般若學的流變與轉向》 124 天臺宗的“三一”思維模式 125 《朱陸·孔佛·現代思想——佛學與晚明以來中國思想的現代轉換》 137 善導大師及其凈土思想特色 138 宗喀巴顯密判教標準分析 148 休謨的懷疑論對理解《中論》因果觀的啟示 158 關于六離合釋的解釋 165 古唯識與新唯識之差異 167 窺基的五重唯識觀與修行五位 172 唯識的時空觀及科學的解釋 182 《為霖道霈禪學研究》 193 南泉普愿的禪學思想 194 蘇東坡的佛緣 204 《安祥禪研究》 215 公案禪時代的大慧宗杲禪法革新 216 佛典“女人五礙說”略探 225 《印光“因果正信”居士觀研究》 229 式叉摩尼法的修行意義 230 戒律外寺制僧規的產生及其特點和意義 238 福州西禪寺、福清萬福寺與臺灣佛教關系初探 248 大陸民國版《道源法師事略》與作者廣覺法師 261 常惺法師“佛法須社會化”的思想探討 272 趙樸初對中國佛教優良傳統的思考 286 “少林寺被上市”事件的法律評析及相關政策性問題探討 295 江蘇常州天寧寺梵唄音樂保護現狀調查 305 現代性與當代佛教間的緊張 324 元代北京佛教學術研討會在什剎海書院舉辦 333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334 《華嚴十地修行體系》 21
|
點閱次數 | 2 |
建檔日期 | 2023.03.09 |
更新日期 | 2023.03.10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