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title/Title_FulltextSearch.gif) |
|
|
|
|
|
佛學研究 n.23=Research of Buddhism n.23 |
|
|
|
作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
卷期 | n.23 |
出版日期 | 2015 |
頁次 | 435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連續性出版品=Serial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目次 | 圖片新聞 2 重視宗教文化建設 樹立宗教良好形象——在佛教道教文化建設研討班上的致辭 1 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在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5 慈悲·圓融·宏博——共享佛教的入世情懷 10 佛教現代弘法模式探索 13 印順與佛教經史學研究 20 古代講經與漢傳佛教的辯經風尚 35 “2015中國佛教講經交流研討會”在廣東舉行 46 佛教本懷的佛陀圣教研究 47 第15次中日佛教學術交流會議在日本京都舉行 56 唐代長安西明寺與日本佛教 57 法隆寺東院救世觀音像成立的思想背景 64 關于遼代板狀佛龕的考察 74 中日庶民信仰諸相——以《血盆經》為中心 83 “中國佛教與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在廣東珠海召開 88 從黃檗獨湛看中日近世佛教交流 89 中日近代的《大乘起信論》研究與中國的近代佛教學 96 南泉普愿與洪州禪 105 略論王老師(南泉)對惠能的佛教革命繼承與發展 113 略論陸亙問法南泉普愿的禪宗文化意蘊 125 敎澈鑒國師與獅子山門的佛敎思想 134 關于“吃茶去”的發源地南泉寺與南泉和澈鑒“禪茶一味”的會釋 141 明清時期南泉山、九華山與仙寓山曹洞宗法脈源流考——從南泉山新挖掘的石碑說起 146 道安“今逢兇年,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補白 154 “北地師”考辨 昌如; 166 元初功臣僧子聰——劉秉忠 182 “取經”意象與明代佛教 192 “民國北京佛教學術研討會”在北京什剎海書院舉行 206 中日佛教交流史——從日本古代末期至中世前期的情形 207 梵語、巴利語、犍陀羅語佛典研究現狀及前景展望 213 中道之空——論《涅槃經》中佛陀對于弒父罪行的“辯解 228 鳩摩羅什的般若中觀佛典翻譯對中國人了解佛教“空”觀念的意義 姚衛群; 242 光宅法云《法華義記》之佛身觀 251 《佛教對中國物質文化的影響》出版 256 凈影慧遠體義觀略述 274 本嵩與《華嚴法界觀通玄記》三題 275 論北朝佛教造像沖動的信仰、觀念與社會維度 288 從遼代石刻經幢考察佛教經幢的歷史淵源及發展 298 論藏傳佛教中瑜伽士傳統與“上師”的意義 314 東山法門的禪法思想特征 325 當代南傳禪法對漢傳禪法發展的借鑒意義 338 楊文會的凈土觀 346 太虛法師與民國時期的廟產興學運動 353 祖庭巡禮:常盤大定與虛云的一段交錯因緣 361 維摩精舍:以佛為主融通三教 374 《法相辭典》序 383 學脈·法脈·法門——《當代人間佛教傳燈錄·前言》 391 二十世紀以來明清之際“逃禪”現象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396 “人間佛教”再出發——2015“佛教思想建設研討會”綜述 407 《韓清凈全集》(全十二冊)出版 420 世界的五臺山 五臺山的世界——2015“五臺山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421 第二屆中韓南泉禪學研討會暨第九屆世界禪茶雅會會議綜述 425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發展規劃(2015—2020年) 429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434
|
點閱次數 | 2 |
建檔日期 | 2023.03.10 |
更新日期 | 2023.03.10 |
![](images/logo/bg-btn-edit.png)
![](images/banner/donatebanner2017.png)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