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佛學研究 n.31=Research of Buddhism n.31 |
|
|
|
作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
卷期 | n.31 |
出版日期 | 2020 |
頁次 | 355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連續性出版品=Serial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目次 | 阿毗達磨師:立場、范疇與方法論 1 《中論》《明句論》第二十五章中的四句分別 32 對于龍樹《回諍論》第四頌的再檢討 48 “行相(ākāra)”的“品類”義與世親三性論的定位 58 窺基《因明大疏》對真似的判斷說明 71 從唯識宗的終結到唯識學的延續——永明延壽《宗鏡錄》的唯識觀及其影響 83 智顗《金剛般若經疏》疑偽研究——以與吉藏《金剛般若疏》的比較研究為中心 92 明代高僧玉庵真貴及其新見著作《成唯識論直指》考述 113 《唐代法相唯識宗興衰史研究》 124 雪峰超弘如幻禪師與《瘦松集》 125 唐代佛教官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140 《南北朝佞佛與廢教事初探》 153 唐密五大愿及其在日本佛教的發展 154 永明延壽日課修行實踐考論——以《智覺禪師自行錄》為中心 165 松源崇岳禪師禪法探析 181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對遼代密教的影響探析 188 遼代通理禪師佛性思想及其與《楞嚴經》關系考辨 200 從日本增上寺所藏《普寧藏》題記看元代白云宗的分布范圍及內部結構 215 南北朝二種《法印經》研究 244 北朝地論學派的圓融觀念 261 敦煌文獻S.3441“明眾生入法界”探析 271 晚清詩僧的“近代”感知與近代佛教史的端緒——以笠云芳圃的僧詩及其日本見聞為線索 286 中國佛學院的教育觀念世界(1956—1966):以中國佛教學院和漢藏教理院為背景 300 北美佛教宗教師實踐規范初探——倫理準則、法律依據與能力界限 316 《梵文佛典導讀:基礎語法指南》譯者序 340 從細微處見問題:評《唐代道宣著作兩種校釋》 348 文以載道 亦以存史——《凈慧長老全集·五葉堂序跋記集》出版 351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354
|
點閱次數 | 1 |
建檔日期 | 2023.03.10 |
更新日期 | 2023.03.10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