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An Inquiry into the Cultus of Living and Dying of Chinese People=中國人生死涵育的探討
作者 余德慧 (著)=Yee, Der-heuy (au.) ; 李維倫 (著)=Lee, Wei-lun (au.) ; 李雪菱 (著)=Lee, Shiue-ling (au.) ; 彭榮邦 (著) ; 石世明 (著)=Shi, Shi-ming (au.)
出處題名 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Tzu-Chi University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卷期n.6
出版日期2007.06.01
頁次1 - 34
出版者慈濟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tcu.edu.tw/
出版地花蓮市, 臺灣 [Hualien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英文=English
關鍵詞涵育=Cultus; 文化=Culture; 生與死=Living and dying; 二律背反=Paradoxical tension; 造作意識=Making consciousness; 啓明意識=Revealing consciousness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文化的對立面向——「涵育」(Cultus)的性質。我們假設文化是一個明顯的意義對世界顯化的系統,通常通過公開的符意的連結,使得文化意義得以自外於個體而獲得保存,但是對文化心理學研究言之,最重要的問題則在於個體如何參與文化,但是個體的具現經驗並不反映文化也不在於文化符碼的內化,而是在於個體與文化之間的介面,在這介面裡,個體生產者隨個體處境變化的涵育而非系統性的文化。

爲了探討這個假設,本研究將處於面對生死處境的癌症病人與其照顧者所遭遇的情況當作具體狀況,透過他們對面臨死亡處境的不同狀況:(1)瞬間感受到死亡的之切近性(以CS護士的經驗爲例);(2)走到癌症的邊緣又走回來(以KA爲例);以及(3)接近死亡的終點,又活過來(以MG師姐爲例),說明他們在這些「墜落」經驗裡所感受的經驗性質,以四種面向來說明涵育與文化的分野:(一)二律背反的緊張(paradoxical tension);(二)顯義的過程(signifying process);(三)他人與自我的臨現(presence of self and other);(四)主要的存在模式(primary mode of being)。經分析發現:具有涵育性質的墜落經驗,其與文化價值的二律背反緊張度愈高,其顯義過程愈見隱晦,主要的存在模式保持在知覺而非識覺層面,臨現感也愈爲真摯。

這個結果我們以爲涵育與文化的分殊在於意識狀態的差異,文化由人類的「造作意識」(making consciousness)所生產,而涵育則由「啟明意識」(revealing consciousness)所啓動,兩者的差異主要有個共同基底來操作,兩者的背反乃在於存在方式的運動方向,涵育朝內運動,主要在圓滿個體的存有,文化是朝外的運動,主要在於造就世界。
目次Introduction 6
Findings and Reflections 13
Discussion 24
Conclusions 32
ISSN16849760 (P)
DOIhttps://doi.org/10.29650/TCUJHSS.200706.0001
點閱次數132
建檔日期2023.04.17
更新日期2023.04.1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6890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