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構建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的力作——聖凱教授《佛教觀念史與社會史方法論》評介
作者 張重洲 (著)=Zhang, Chong-zhou (au.)
出處題名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Hua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卷期v.5 n.1
出版日期2022
頁次234 - 238
出版者World Scholastic Publishers
出版者網址 http://www.worldscholastic.com/
出版地Singapore [新加坡]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書評=Book Review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摘要【正文】如何構建“佛教中國化”的學術話語?這不僅是中國佛教界學術研究亟待解決的困境,更是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的重要理論支撐。聖凱教授最近出版的《佛教觀念史與社會史方法論》(宗教文化出版社,2022年10月),立足於“佛教整體” 和“中國整體”,秉持“同情之默應” 與“心性之體會”的嚴謹態度,依佛教觀念史與社會史方法探討佛教中國化,為構建研究佛教中國化的學術體系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路徑。

陳寅恪曾提出學術的突破,必須有“新材料”的發現、“新問題”的提出、“新方法”的運用,三者結合才能真正得以實現。佛教作為一種世界性的宗教,在歷史脈絡裏具有高度的綿延性,史實與傳統觀念的形成,更是社會生活與觀念互動的產物。以往的佛教研究方法中,觀念史和社會史是兩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卻又是兩個完全獨立的領域與方法,社會史重在關註佛教的制度和方法,觀念史則聚焦於佛教的思想脈絡與概念變遷。面對真理信仰的主觀性與學術研究的客觀性要求之間存在的巨大鴻溝,如何整合兩個領域間的差異,進而全面認識佛教中國化,成為了《佛教觀念史與社會史方法論》寫作的緣起。
目次一、觀念整合奠定了佛教中國化的理論基礎 235
二、研究轉向為佛教中國化提供了內在視野 236
三、適應融合指明了佛教中國化的切實路徑 237
ISSN27050742 (P)
原書資訊佛教觀念史與社會史研究方法論釋聖凱 (著)。北京, 中國 [Peking, China]:宗教文化出版社,2022.10。284。9787518809950。(平裝)。
點閱次數198
建檔日期2023.04.21
更新日期2024.06.1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6914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