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懸崖上的寺院——四川佛教藝術》讀後感
作者 常青 (著)=Chang, Qing (au.)
出處題名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Hua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卷期v.5 n.1
出版日期2022
頁次239 - 245
出版者World Scholastic Publishers
出版者網址 http://www.worldscholastic.com/
出版地Singapore [新加坡]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書評=Book Review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摘要【正文】西南巴蜀地區(四川、重慶),在中國佛教藝術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不僅有早期東漢崖墓上的佛像、東漢三國時期墓葬中出土的銅質搖錢樹上的佛像,成都出土的南朝單體石造像,還有一大批石窟與摩崖造像,更是難能可貴。據近期的考古調查,全中國現存石窟與摩崖造像地點共6千左右,而四川、重慶就有2900多處,主要雕鑿於唐宋時期,是研究中國佛教藝術不可或缺的資料。對四川、重慶石窟與摩崖造像的研究,中國學者早已關注,在2000年以前就已成果斐然。在21世紀初,又在調查與著錄方面成績卓著,發表了一大批調查報告與專著。

然而,在西文語境中,對於川渝石窟以及佛教藝術的研究還談不上全面,只有少許研究成果。2004年,Dorothy C. Wong在其佛教造像碑的專著中研究了四川出土的南朝造像碑。同年,Nicoletta Celli發文論述了成都萬佛寺遺址出土的一件南朝石造像。一些美歐學者針對某一個地點作了研究與介紹。例如,1995年,Henrik H. Sørensen發文研究了四川安岳茗山寺的摩崖造像。1989、1998年,Angela F. Howard和Henrik H. Sørensen分別研究了四川蒲江飛仙閣的摩崖造像。2001、2003年,Angela Falco Howard和Thomas Suchan分別概觀研究了大足寶頂山和北山石窟。2007年,Tom Suchan對大足石門山造像作了研究。2010年,Zhou Zhao研究了川渝地區的三教合流石窟。2012年,Kim Hunter Gordon對重慶合川宋代禪宗石窟造像作了研究。2016年,Karil J. Kucera對大足寶頂山石刻從佛教的禮儀與圖像角度作了研究。2021年,Xiao Yang綜合研究了川北的唐代石窟。關於川渝石窟的個案研究,有1991、2016年Henrik H.Sørensen對大足寶頂大佛灣南宋動物圖像的研究,2004年Stephen F. Teiser對四川輪回圖像的研究。
ISSN27050742 (P)
原書資訊Temples in the Cliffside: Buddhist Art in Sichuan. Lee, Sonya S. (著). Seattle, WA, US [西雅圖, 華盛頓州, 美國]: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21. 282. 9780295749303; 0295749318.
點閱次數46
建檔日期2023.04.21
更新日期2024.06.1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6914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