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西文語境中,對於川渝石窟以及佛教藝術的研究還談不上全面,只有少許研究成果。2004年,Dorothy C. Wong在其佛教造像碑的專著中研究了四川出土的南朝造像碑。同年,Nicoletta Celli發文論述了成都萬佛寺遺址出土的一件南朝石造像。一些美歐學者針對某一個地點作了研究與介紹。例如,1995年,Henrik H. Sørensen發文研究了四川安岳茗山寺的摩崖造像。1989、1998年,Angela F. Howard和Henrik H. Sørensen分別研究了四川蒲江飛仙閣的摩崖造像。2001、2003年,Angela Falco Howard和Thomas Suchan分別概觀研究了大足寶頂山和北山石窟。2007年,Tom Suchan對大足石門山造像作了研究。2010年,Zhou Zhao研究了川渝地區的三教合流石窟。2012年,Kim Hunter Gordon對重慶合川宋代禪宗石窟造像作了研究。2016年,Karil J. Kucera對大足寶頂山石刻從佛教的禮儀與圖像角度作了研究。2021年,Xiao Yang綜合研究了川北的唐代石窟。關於川渝石窟的個案研究,有1991、2016年Henrik H.Sørensen對大足寶頂大佛灣南宋動物圖像的研究,2004年Stephen F. Teiser對四川輪回圖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