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和辻哲郎論「空」作為「人間」存在的實踐理法=Watsuji On "Emptiness" as a Practical Law of "Ningen" Existence
作者 邱奕菲 (著)=Chiu, Yi-fei (au.)
出處題名 玄奘佛學研究=Hsuan Chuang Journal of Buddhism Studies
卷期n.39
出版日期2023.03.01
頁次241 - 270
出版者玄奘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ird.hcu.edu.tw/front/bin/home.phtml
出版地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和辻哲郎=Watsuji Tetsuro; 倫理學=Ethics; 空=Emptiness; 法=Dharma; 人間=Ningen (human being)
摘要日本近現代哲學家和辻哲郎(Watsuji Tetsuro, 1889-1960)以其「人間」理論而廣為人知。和辻認為,日語「人間」正如它的漢語詞源一樣,意謂著「人與人間」、「(人)世間」。並且「空」作為和辻倫理學的最高原則,是「人間」存在的實踐理法。本論文在釐清和辻思想背景之同時,也指出和辻的「空」解釋與原始佛教的「法」之間的關係。

The modern Japanese philosopher WATSUJI Tetsuro (1889-1960) is known for his theory of "ningen 人間." As stated by Watsuji, the Japanese word "ningen 人間" (human being), which is derived from Chinese, originally meant "人與人之間" (between people), "(人)世間" (world). And ''ku 空'' (emptiness), the supreme principle of Watsuji's ethics, is the practical law of "ningen" existenc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ideological background of Watsuji, and demonstrates how his so-called emptiness is inspired by ''dharma'' in Original Buddhism.
目次一、和辻哲郎思想發展要述:倫理學作爲方法 243
二、和辻早期佛教研究的方法論:文獻學以及「無我之法」 246
三、1920年代的原典批判根本問題:回應當時的佛教研究傾向 249
四、跨時代性的詮釋問題:作爲歷史人物的佛陀與信仰的佛陀 252
五、詮釋的對象是誰?「空」「法」的實體化危機 256
六、「無我之法」與「空」:作爲人間學問的倫理學 262
七、結尾:和辻哲郎留下的「法」「空」詮釋問題 266
ISSN18133649 (P)
點閱次數25
建檔日期2023.04.24
更新日期2023.04.2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6941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