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從《百丈清規證義記》看道光年間佛教與政治的互動——以「祝釐章」和「報恩章」為中心的考察 |
|
|
|
作者 |
張文婷 (著)
|
出處題名 |
第三屆「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卷期 | v.1 n.1 |
出版日期 | 2019.05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
出版地 | 宜蘭, 臺灣 [I-la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佛光大學博士生 |
關鍵詞 | 清規; 證義; 祝釐; 報恩; 政治 |
摘要 | 作為帝制型態下的清規形態的終結者,《百丈清規證義記》的編撰 有其特定的意義,其不僅直接勾勒了清中後期佛教、僧團之內外圖像, 也提供了釐清清規的編撰傳統以及結構所代表的特定文化意涵的重要 線索,更重要的是,即便編撰者採用經典考證的方式,其實帶有強烈的 個人關懷以及對中國佛教生存狀況的反思。本文中,筆者以《證義記》 卷首「祝釐章」和「報恩章」作為分析文本,以佛教政治學為進路重點 關注證義記中與其底本探究道光年間佛教與政治間的互動。首先對其編 撰者、底本作簡單考證,後重點討論「祝釐章」中與其底本——元代《敕 修百丈清規》差異較大的聖節、皇后千秋,與「報恩章」中的祭天和伽 藍祭祀,並在此基礎上討論當時僧人的社會身分和地位問題,並以此審 視當時佛教的處境及策略。最後,筆者認為在中國既定的政治結構中, 佛教之於政治的互動模式早已形成,只是一直被還處於上升期的佛教繁 榮氣象所掩蓋,《證義記》不過以更清晰的圖像展現出中國佛教與政治 互動的真相;同時認為,儘管清代中晚期佛教表現頹敗景象,但是中國 佛教在近代的重建和發展,直至當今社會中佛教發展的種種趨勢,從歷 史聯繫的角度看,都和清代佛教特別是晚清佛教的發展有千絲萬縷的聯 繫。因而,清代佛教作為古代佛教史的最後一環,其研究價值也不能低 估。
|
點閱次數 | 4 |
建檔日期 | 2023.06.26 |
更新日期 | 2023.06.2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