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東亞“未述作”傳統下的《金剛經》複合絕殺形態——以朝鮮刊《金剛經五家解》成書考為中心=Jin’gangjing Wujia Jie: The Evolutionary Interpretations of the Jin’gangjing in the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East Asia |
|
|
|
作者 |
李銘佳 (著)=Li, Ming-jia (au.)
|
出處題名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卷期 | n.2 |
出版日期 | 2022 |
頁次 | 103 - 115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李銘佳,廈門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
關鍵詞 | 《金剛經五家解》; 朝鮮佛教; 《金剛經》註釋書; 東亞佛教文獻; 解經文學 |
摘要 | 東亞學術文化傳統以“述而不作”為表現形式,佛教詮釋史也不能免俗。以東亞宗教、文化史上最廣為人知的佛經《金剛經》為例,其在朝鮮半島自三韓時代即有多部註釋書流播,其中影響最大、最深遠的本土《金剛經》註釋書,是麗末鮮初的高僧己和對《金剛經五家解》所作的複注《金剛經五家解說誼》。《金剛經五家解》是五部成於唐宋期間的《金剛經》註解的合編,明初於半島首次復刻出版後成為朝鮮《金剛經》流通的主要形式,至今不絕。本文聚焦《金剛經五家解》主要內容的成立、其書的編集及其衍生文本在朝鮮王朝的出版流行,明確了朝鮮半島對唐宋《金剛經》註釋所作的校訂、夾注、諺解等重新編輯工作,顯示了東亞佛學思想家在“不作”的傳統框架內積極尋求“作”的豐富詮釋方式及復合詮釋形態。 |
目次 | 一、著於唐宋:《五家解》主體內容的成立 104 二、編於元明:《五家解》的集成 108 三、說誼與諺解:朝鮮學者的再詮釋 110 四、結語 114 |
點閱次數 | 13 |
建檔日期 | 2023.06.29 |
更新日期 | 2023.06.2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