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王月秀 (著)
|
版本項 | 初版 |
出版日期 | 2010.08 |
頁次 | 198 |
出版者 | 花木蘭文化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huamulan.tw/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叢書名 | 法藏知津‧初編 |
附屬叢書 | 中國佛教研究集成 |
叢書號 | 5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王月秀,臺灣省台中縣人。華梵大學中文系學士、輔仁大學中研所碩士;現為清華大學中研所博士候選人。曾任教於華梵大學、清華大學,開設佛教文學、禪宗作品、歷代文選、大學中文、大學中文寫作等課程。現撰寫博士論文中。研究重心為佛教思想、佛教文學、道家思想、六朝思想。 |
關鍵詞 | (晉)釋僧肇; 學術思想; 佛教教理 |
摘要 | 本文,旨以《肇論》為中心,來研究僧肇思想。主以僧肇於《肇論》中所欲解決的基源問題,以及《肇論》相關詮釋議題來作為行文的軸心,以開展僧肇思想的原貌。希冀以問題探討的方式,「宏觀」與「微觀」的視野,來繼承與創新前人的研究成果,釐清《肇論》中有待商榷的詮釋議題,使僧肇思想的輪廓與內涵更能清楚如實的呈顯。內容分成六個部分: (一)緒論:說明本文研究的緣由、目的,回顧前人的研究成果,並提出相關問題。此外,並說明本文的研究方法、進路、範圍與意義。 (二)僧肇與《肇論》:首章,旨扼要探討僧肇的生平傳略、著述問題、思想背景、魏晉玄學與佛學交涉的時代思潮、《肇論》的結構安排,以及《肇論》的基源問題。 (三)《肇論》四論探析: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是依循僧肇的著述先後,分別對〈般若無 知論〉、〈不真空論〉、〈物不遷論〉,以及〈涅槃無名論〉,作紮實的義理解析功課,並隨文解決有待商榷的《肇論》詮釋議題。希冀返溯僧肇的思想理論,並在僧肇展示基源問題的解答中,進行理解與詮釋,勾勒出僧肇整體的義理架構與思想全貌。 (四)〈涅槃無名論〉真偽考:第六章,旨探討〈涅槃無名論〉的真偽問題。先是在有限的文獻條件之下,詳實爬梳該篇真偽考史,爾後在繼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下,進一步提出一己的論據,證明:〈涅槃無名論〉是僧肇作。 (五)《肇論》及其詮釋的檢討:末章,旨在檢討《肇論》本身的詮釋難處,以及檢討後人詮釋的特色,可謂是進行本文研究後的小小省思。 (六)結論:旨在對本文的研究作一簡單回顧,彙整成果與特色。 |
目次 | 第五章〈涅槃無名論〉探析 199 第一節〈奏秦王表〉析義 200 第二節 有關涅槃之體的對話 205 一、導言 ──【開宗第一】 206 二、討論「名」、「實」的關係 209 三、討論涅槃何能出於「有」、「無」之外 219 四、討論涅槃何能「不出不在」 222 第三節 有關涅槃與眾生關係的對話 226 一、討論三乘之位與涅槃的關係 226 二、討論是否有三乘之異 229 三、討論結習是頓盡或漸盡 232 四、討論「動」、「寂」的關係 237 五、討論涅槃有無始終 241 六、討論眾生能否得涅槃 244 第四節 探僧肇翼姚興「涅槃無名」之說 248 一、姚興〈與安成侯嵩書〉要義 248 二、僧肇翼姚興「涅槃無名」說 258 第五節 小結 260
第六章〈涅槃無名論〉真偽考 263 第一節〈涅槃無名論〉真偽考史 263 一、主要論據 265 二、迴響之見 281 第二節 證〈涅槃無名論〉是僧肇作 301 一、據僧肇《注維摩詰經》的涅槃思想302 二、據〈涅槃無名論〉有頓悟漸修的思想 307 三、據〈涅槃無名論〉與僧肇他論成有機體 317 四、據僧肇涅槃思想的「聽習」來源 321 第三節 小結 349
第七章 《肇論》及其詮釋的檢討 351 第一節 《肇論》的詮釋難處 354 一、語言弔詭難解 354 二、運用道、玄的語彙 356 三、「寄之狂言」 358 四、富有駁正用途的名言施設語句 359 五、有賴個人實修的體證工夫 361 第二節 《肇論》詮釋的檢討 363 一、文化典範的轉移 363 二、《肇論》旨言出世間法 365 三、聖言常是殊文異說 365 四、義理與考據難能兼顧 366 五、直接與間接資料取用程度有別 367 六、理智治學與直觀洞識難能兼顧 367 七、僧肇語彙蘊涵多重性 368 第三節 小結 368 結 論 371 附 錄 373 參考書目 377 |
ISBN | 9789862542620 (精裝) |
點閱次數 | 85 |
建檔日期 | 2023.07.07 |
更新日期 | 2023.07.07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