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法藏三性思想研究
作者 陳紹聖 (著)
版本項初版
出版日期2010.03
頁次176
出版者花木蘭文化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uamulan.tw/
出版地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叢書名法藏知津‧初編
附屬叢書中國佛教研究集成
叢書號9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陳紹聖,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研究,現任教於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宜蘭校區。主要研究領域為華嚴思想、中國佛教思想、儒家思想等,除發表多篇文學欣賞、中國語文能力表達等論文之外,近年則專著於華嚴宗心識思想操作的工夫理論等部分,亦於國內外會議發表相關研究成果。本書即以 2002 年 6 月定稿為依據。
關鍵詞釋法藏; 華嚴宗; 佛教教理
摘要華嚴法藏的三性思想,位居華嚴核心理論之中,但歷來缺少關注與研究成果,本書則揭示出此理論的數個面相與深度之義蘊。作者指出法藏之三性思想在歷史上遠承唯識、般若二系,近則接續地論、攝論、《起信》諸說,也同時以《華嚴經》圓融無礙的思想為基礎。
故第一個層次上通過「一心二門」的理論進行創造性的詮釋,由此將依他或圓成為中心的諸多說法,轉為三性彼此平鋪互攝互融的理論。於此部分,一方面回應並解決華嚴思想僅是緣起性空之輾轉引伸的批評;另一方面,以此展開相即相入的論述,並奠定華嚴別教一乘圓教的理論基礎。
第二個層次則突破文獻使用的侷限,進一步開展深度之義蘊,指出以「性相融通」、「真妄互徹」等論題,方是法藏三性思想的關注問題。此部分將三性與二諦之關係結合論述,以展開三性此說背後源自印度空有之爭的背景,並陳述法藏如何此以歸於中道作為和會空有的解決方式且回應該論爭。
第三個層次則進一步深究其觀點。一方面,說明「性相融通」在法藏並非如既有觀點地,將性、相隔絕為二地分指圓成、依他,或是指向法性、法相,而是三性皆得以真妄交徹地融攝真俗二者。另一方面,則指出在意義的界定與判教的位階上,「性相融通」是站在終教此基礎為義理支撐點,而將空、有二系融攝於其中,從而達至真妄、空有等理論的和會與不二。
作者本文解決三性在理論上的地位與重要,亦揭顯其中涉及的界義、理論架構、理論層次,乃至背後的基源問題等,並且開展出三性思想的三個層次暨諸多面相,足以成為研究華嚴宗思想的奠基之作。
目次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既有研究成果之介紹及檢討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進路 17
第四節 預期研究成果及其限制 21
第二章 法藏對瑜伽行派及其三性思想的詮釋與批評 23
第一節 法藏判教架構中對瑜伽行派的詮釋與定位 23
第二節 法藏對瑜伽行派及其三性思想的批評 35
第三節 小結 39
第三章 法藏對瑜伽行派三性思想的融攝與升位 41
第一節 觀點的歧異與脈絡的釐清 41
第二節 法藏對瑜伽行派三性思想的「升位」 46
第三節 染淨二分之依他起性 55
第四節 遍計所執性在法藏三性思想中的定位 70
第五節 小結 77
第四章 法藏三性思想對二諦的融攝 79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與空有之諍 79
第二節 法藏三性思想與二諦的結合及其意義 94
第三節 小結 112
第五章 法藏三性思想所含蘊的「性相融通」義 115
第一節 從「真妄交徹」、「空有不二」到「性相融通」 117
第二節「性相融通」的意義 123
第三節 法藏三性思想與「性相融通」的辯證意義 134
第四節 「性相融通」的層次與位階 144
第六章 結論 155
第一節 本論文重點的回顧與總結 155
第二節 本論文未來研究之展望 158
參考書目 161
ISBN9789862540800 (精裝)
點閱次數39
建檔日期2023.07.10
更新日期2023.07.1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7523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