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四書蕅益解》研究; 《四書蕅益解》研究
作者 羅永吉 (著) ; 簡瑞銓 (著)
版本項初版
出版日期2007.03
頁次282
出版者花木蘭文化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uamulan.tw/
出版地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叢書名古典文獻研究輯刊‧四編
叢書號28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羅永吉,臺灣宜蘭人,1967年生,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清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教於長庚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碩士論文為《四書蕅益解研究》,博士論文為《陽明心學與真常佛學之比較研究》。研究所就學時期關注於儒家與佛教思想比較及融通之相關課題,希望能更加了解傳統文化相互交涉的情形,也期能為個人生命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在。另撰有:〈道家與道教之關係〉、〈司馬遷思想中天人關係的對立與統一〉、〈王門二溪與佛教思想之交涉〉等單篇論文。

簡瑞銓,生於民國55年10月,台灣‧南投人。畢業於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術領域為四書學、易經與佛學。目前任教於亞洲大學,課餘並致力於心靈淨化工作之推展。
關鍵詞四書
摘要《四書蕅益解》研究 晚明三教合一論的風氣盛行,表現在文學、藝術乃至哲學思想與宗教上,所涵蓋的範圍極廣。就明末的佛教界來說,亦受到此一風氣的影響,慣稱為明末四大師的雲棲袾宏、達觀真可、憨山德清與蕅益智旭,都出現儒釋調和的主張。本論文的研究,即是針對蕅益大師的《四書蕅益解》一書,以此書的思想內容為核心,從儒、佛關係的角度,分兩方面探討:在內緣研究方面,直接從本書的思想著手,以探索蕅益大師如何以其獨特的「現前一念心」的佛教思想,對儒家典籍《四書》進行注解,而見其義理架構上的會通;並進而從儒典原文與蕅師解文的並排對照,窺見此書的詮釋方法。在外緣研究方面,則將此書置於蕅益大師的整體思想中加以定位,並置於儒佛交涉史的發展脈絡上來與佛教界中其他涉及儒釋關係的著作相比較,以凸顯此書在處理儒釋關係問題上的全面與圓熟,而見其價值。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現況、研究方法,及本文的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四書蕅益解》的成書因緣。從明末儒釋調和風氣盛行的背景,及蕅益大師本人儒釋思想的演進這兩方面來說明。 第三章《四書蕅益解》的思想。分別就此書的三個部分:《大學直指》、《中庸直指》與《論語點睛》的思想進行研究,為本文的核心部分。 第四章《四書蕅益解》的詮釋方法。分別探討此書在詮釋體式與詮釋理路上,如何會通儒釋,並說明此書如何在注解《四書》的經學形式中顯露其思想的創發性。 第五章《四書蕅益解》在蕅益大師思想中的定位及其價值。透過蕅師另兩種儒釋調和著作《周易禪解》與〈性學開蒙〉的介紹,以及和明初姚廣孝《道餘錄》、時代相近的憨山大師〈大學綱目決疑〉、《中庸直指》等著作的比較,以見此書之定位、特色及價值。 第六章結論。除了回顧本論文的研究結果外,並檢討《四書蕅益解》調和儒釋的效果,以見由儒釋根本精神之差異而造成在儒釋調和論上的困難。 《四書蕅益解》研究 《四書蕅益解》,乃明朝末年佛教界大師蕅益智旭的解經作品。其書分為〈大學直指〉、〈中庸直指〉、〈論語點睛〉、〈孟子擇乳〉等四部份。而〈孟子擇乳〉今已亡佚。其成書的最大動機與目的即是「以佛入儒,務誘儒以知禪」,「俾儒者道脈同歸佛海」。 蕅益大師刻意將三教合一乃至儒佛融合的理論落實在其著作裏,其所用的方法乃是完全以其特有的「現前一念心」為思想基礎來融合儒、道之思想,將三教合一論的主張,從義理會通方面落實到《四書》學裡。 《四書》的內容經過蕅益智旭的精心架構後,整部《四書蕅益解》便將儒家維持人倫之德目,轉換成佛家觀心法門,孔子成為一位處處觀機逗教機鋒百出的大禪師,而整部講儒家「內聖外王」的《四書》也徹底的佛化,變成學佛者的修行寶典了。這在儒佛交涉史中,《四書蕅益解》可說是一個高峰,它代表了晚明佛教界有目的、有方法、有系統,全面從義理上融和儒釋的成果。在新《四書》學的風潮中,其最大特色在建構了完整的「援佛入儒」的理論架構,呈現了一種特殊的《四書》學新面貌。而在儒佛互動的歷史脈絡中,其最大的作用,即是將儒家的經典納入佛法之中,成為佛法的一部份,從義理上回應與化解程朱以來儒者的排佛壓力,並藉此作為接引儒者的橋樑。
目次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寫作方法及其展開 5
第三節 研究資料說明 7
第二章 熊氏對佛學理論之反省 9
第一節 對佛學整體之反省 10
第二節 對空宗之反省 14
第三節 對有宗之反省 21
一、對「三性」說之檢討 23
二、對「唯識」義之檢討 26
(一)執識為實之失 27
(二)種子、現行為二之失 31
(三)種子、眞如同為本體之失 35
(四)眞如無為無作之失 39
第三章 《新唯識論》之理論建構 41
第一節 「唯識」釋義 ── 熊氏義下之「唯識」 41
第二節 理論內容 44
一、肯定本體,體必成用 45
二、用分翕闢,翕闢成變 48
三、即用識體,即用即體 52
四、承體大用,即體即用 56
五、歸本體證,默然冥會 60
第四章 佛學界對熊氏之反駁 67
第一節 論戰經過 67
第二節 「唯識系」立場之反駁 ── 劉定權《破論》 70
一、熊氏誤解「唯識」之處 71
二、熊氏「本體論」之誤 72
三、熊氏「翕闢論」之誤 75
四、熊氏「能習分」之誤 77
第三節 「眞常系」立場之反駁 ── 太虛〈略評〉〈再評〉二文 78
一、熊氏為一「新賢首學」 79
二、《新論》襲名未當 81
三、計護法「能習掍」之失 84
第四節 「般若系」立場之反駁 ── 印順〈評論〉 87
一、儒佛之辯 88
二、空有之辯 94
三、體用性相之辯 97
四、心物之辯 99
五、體證之辯 101
第五章 結 論 103
第一節 儒佛兩家難以溝通 104
第二節 唯識理論未為圓融 108
第三節 《新論》理論之得失 111
第四節 《新論》之價值與影響 114
參考資料 119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一、研究動機與範圍 1
二、研究方法與目的 3
三、前人研究成果之檢討 3
第二節 明代佛教概述· 5
一、明初帝王的宗教態度與政策 5
二、晚明佛教的復興與融合 10
第二章《四書蕅益解》產生的經學背景 19
第一節 晚明以前之《四書》學 19
一、《四書》學的形成 19
二、朱子的《四書》學 22
三、元明以來之《四書》學 26
第二節 《四書》學轉變的關鍵 28
一、陽明學的興起 28
二、三教合一論的盛行· 33
第三節 晚明《四書》學的新面貌 39
一、反朱子的《四書》學 40
二、自由學風.解放精神 43
三、三教合流之傾向 45
第三章 《四書蕅益解》之作者及其書· 51
第一節 蕅益大師的生平及思想 51
一、大師的生平 51
二、大師的思想 55
第二節 《四書蕅益解》的成書經過 59
一、著作之濫觴 59 二、撰著之動機 63
第三節 《四書蕅益解》的版本與體例 68
第四章 《四書蕅益解》之「援佛入儒」77
第一節 〈大學直指〉研究 77
一、〈大學直指〉之「以佛入儒」 77
二、其基礎、方法及面貌 79
第二節 〈中庸直指〉研究· 88
一、〈中庸直指〉之「以佛入儒」 89
二、其基礎、方法及面貌· 92
第三節 〈論語點睛〉研究 96
一、〈論語點睛〉之「以佛入儒」 96
二、其基礎、方法及面貌 104
第五章 《四書蕅益解》內容之特色 111
第一節 註解方式的多樣性 111
一、關於〈大學直指〉與〈中庸直指〉部份 111
二、關於〈論語點睛〉部份 113
第二節 諸宗之互融 117
第三節 鍼砭時代風氣 121
一、對狂禪風氣之反應 121
二、感嘆時政 124
第四節 對儒家之回應· 124
一、對儒家人物之看法 125
二、親陽明學說 126
三、排解非難 128 第
六章 結論 131
第一節 《四書蕅益解》之時代意義 131
第二節 《四書蕅益解》與後世之關係 133
一、儒佛之分離· 134
二、晚清佛學之興盛· 137
重要參考書目 143
ISBN9789866831195 (精裝)
點閱次數155
建檔日期2023.07.12
更新日期2023.07.1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7590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