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南朝僧尼與佛教中國化
作者 夏德美 (著)
版本項初版
出版日期2012.09
頁次300
出版者花木蘭文化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uamulan.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叢書名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八編
叢書號9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夏德美,1979年出生於山東省青州市,200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獲博士學位。2007年至今在九三學社中央研究室工作,2011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做佛教史方面博士後,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史、佛教史、近代史方面研究,先後在《中國歷史文物》、《煙臺大學學報》、《管子學刊》等刊物發表文章數篇。
關鍵詞僧伽; 佛教史; 南朝史
摘要佛教中國化是佛教研究的重要問題,南朝時期是佛教中國化的關鍵時期。在佛教中國化的進程中作為佛教文化承載者和傳播者的僧尼起著重要的作用。佛教中國化是在不同層面上進行的,既有理論層面上對印度佛教理論的選擇和發展,也有行為層面上僧尼在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下具體行為方式的變化。本文基本上以後者為重點來展現佛教中國化的進程。僧尼的行為方式多種多樣,本文主要選取其中與中國傳統文化最容易發生衝突的方面來展現南朝僧尼協調佛教與傳統文化的努力。
本文總體上分為三篇:上篇主要探討南朝僧尼與地方社會的關係。對血緣和地緣的關注是中國傳統地方社會的基本特色,因此,本文選取了孝親問題和鄉邑問題來展現南朝僧尼調和佛教倫理與傳統倫理的努力。在孝親問題上,雖然從根本上說,南朝僧尼在理論上並沒有超過印度佛教,但他們卻通過自己的行動與傳統倫理取得了妥協。在鄉邑問題上,由於各種現實的原因,南朝僧尼與鄉邑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
中篇主要探討南朝僧尼與南朝政權的關係。既利用佛教中可以為其提供神學論證和現實服務的部分,又嚴格地將佛教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這是統治者對佛教的一貫原則。南朝以前這些方面體現的還不是很明顯,南朝以後,隨著佛教的發展,統治者對佛教的態度也越來越明顯。
佛教傳入中國後也不斷調整對統治者的態度,一方面,僧尼利用統治者來弘揚佛法,另一方面
也要注意保持佛教的獨立姿態。這是僧尼整體對待政權的基本態度。但由於僧團內部的不統一,
也有一些僧尼利用統治者謀取個人權勢或參與到統治者內部鬥爭中去。僧尼對統治者的態度在
南朝時期日益複雜和明確,這時一方面是僧尼在政治上取得更多的權力,越來越多的僧尼與政
權發生聯繫;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僧尼有意表現對政治的疏離和清高。
下篇主要探討南朝僧尼與文化信仰方面的關係。首先探討了佛教宗教方面的問題。主要分析僧尼與宗法性宗教、民間宗教和道教的關係,來展現佛教與中國本土宗教的衝突和融合。接著本文以僧尼素食和捨身這兩個具體問題來展現宗教規範或神異性的行為所包含的文化資訊。隨著佛教對中國社會的不斷滲入,中國傳統的一些觀念和禮制與佛教也發生了衝突和融合。本文選取蔬食這一問題來展現這種衝突與融合。僧尼捨身是佛教宗教神秘性的一種體現,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卻可以看到傳統社會宗教與政權的一種較量。
目次
緒論 1
一、選題意義 1
二、研究現狀 5
三、研究思路和論文結構 10
上篇 南朝僧尼與地方社會 13
第一章 南朝僧尼的孝親觀念和實踐 15
第一節 中國傳統孝親觀 15
第二節 印度佛教孝親觀 16
一、針對世俗社會的孝親觀念 16
二、針對出家僧尼的孝親觀念 18
第三節 佛教孝親觀與中國傳統孝親觀的交鋒 20
第四節 南朝僧尼的孝親行為 25
一、出家之前重孝行 28
二、出家後仍思念或供養親人 30
三、出家後為親人奔喪或守喪 31
四、孝敬師長 32
餘論 34
第二章 南朝僧尼與鄉邑 39
第一節 南朝僧尼與鄉邑關係的密切 40
一、南朝返鄉僧尼人數明顯增加 42
二、南朝僧尼返鄉目的日趨多元 42
三、僧尼返鄉的主動性更強 44
第二節 南朝僧尼與鄉邑關係密切的原因 46
一、高僧與鄉邑相互依存 47
二、政治形勢對僧尼與鄉邑關係的影響 48
本章結語 50
中篇 南朝僧尼與國家政權 53
第三章 南朝僧尼與南朝政權 54
第一節 印度佛教徒與政權的關係 56
第二節 南朝統治者對佛教之態度 58
一、南朝統治者對佛教之利用 61
二、南朝統治者對佛教之控制 91
三、南朝統治者對佛教之信奉 103
第三節 南朝僧尼對統治者之態度 108
一、南朝僧尼對統治者的利用 108
二、南朝僧尼對政治的審慎 121
第四節 南朝僧尼的隱逸觀 134
一、傳統社會的隱逸現象 134
二、僧尼與隱逸 136
本章結語 146
下篇 南朝僧尼與文化信仰 149
第四章 南朝僧尼與本土宗教 151
第一節 佛教的神靈 152
第二節 僧尼與宗法性宗教 154
第三節 僧尼與民間宗教 161
一、南朝以前的僧尼與民間宗教 161
二、南朝僧尼與民間宗教 167
第四節 僧尼與道教 176
一、從人員構成看僧尼與道教關係 179
二、從宗教技術看僧尼與道教的關係 180
三、僧尼與道士的較量 182
本章結語 188
第五章 僧尼素食與傳統文化 191
第一節 士人蔬食與佛教 192
一、中國士人的傳統蔬食觀 192
二、南朝士人蔬食觀的強化 196
三、佛教對南朝士人蔬食的影響 198
第二節 南朝祭祀與佛教 202
一、中國本土祭祀概述 202
二、南朝傳統祭祀觀念的變化 204
餘論 214
第三節 從梁武帝《斷酒肉文》看中國本土文化對佛教的影響 216
一、問題的提出 216
二、梁武帝《斷酒肉文》時間考 217
三、《斷酒肉文》出現之前僧尼傳記中的素食現象 220
四、梁武帝《斷酒肉文》提出的世俗背景 223
五、《斷酒肉文》所反映的本土文化對佛教的影響 227
第六章 僧尼捨身的出現和意義 233
第一節 中國傳統的身體觀 233
第二節 印度佛經對捨身的看法 237
第三節 隋唐以前的僧尼捨身241
一、隋唐以前僧尼捨身概況 241
二、佛教界對捨身的態度 248
三、世俗社會對僧尼捨身的態度 251
第四節 隋唐以後的僧尼捨身 256
一、隋唐以後僧尼捨身的特點 256
二、佛教界對捨身的看法 259
三、世俗社會對捨身的看法 264
第五節 世俗社會的捨身行為 268
一、世俗社會的燒身行為 268
二、南朝社會的捨身齋 270
本章結語 276
結語 279
附表 283
參考文獻 291
後記 299
ISBN9789862549704 (精裝)
點閱次數64
建檔日期2023.07.12
更新日期2023.07.1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7600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