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窺基《說無垢稱經疏》的唯識學詮釋
作者 竇敏慧 (著)
版本項初版
出版日期2022.03
頁次222
出版者花木蘭文化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uamulan.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叢書名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三五編
叢書號21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竇敏慧,目前就讀於德國慕尼黑大學佛學研究博士班。大學時對佛教哲學產生興趣,畢業後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班哲學組。碩士論文題目為《窺基《說無垢稱經疏》的唯識學詮釋》,對比《維摩詰經》的三種漢譯本、日本大正大學整理的梵文本,以及藏譯本,試圖理解唐代玄奘翻譯《維摩詰經》(定名為《說無垢稱經》)是否加入了自身唯識學背景的名相,進而探討其徒窺基的《說無垢稱經疏》如何以唐代唯識學角度詮釋《說無垢稱經》。
取得碩士學位之後,考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班,繼續佛學研究。於博士班三年級時申請進入德國慕尼黑大學博士班,加強梵語與藏語的佛學語言能力,且延續碩士論文中的對於唯識學中種子學說的興趣,博士論文以世親至安慧為時間段,檢視初期唯識學如何回應部派佛教的質問,並將種子與薰習理論發展成唯識學派的特殊學說。
關鍵詞唯識; 佛教哲學
摘要本研究探討窺基《說無垢稱經疏》所建立、與歷代《維摩詰經》疏本觀點迥異的唯識學立場,以及在《維摩詰經》疏解史上的地位。窺基的「維摩詰經觀」以唯識思想為主,由於其所依據的《說無垢稱經》是玄奘所譯的版本,因而先以《維摩詰經》三家漢譯本的差異,審視窺基的立場是否與翻譯所依據的版本有關。
藉由梵漢對比,發現現存梵文抄本、羅什本、玄奘本與支謙本並非同一底本,且在字句使用上僅有些微差異,不構成整體《維摩詰經》的思想改變。且玄奘本所使用的唯識術語,如「vijñapti / vijñāna」、「bīja / gotra」和「ālaya」,在其他漢譯本與現存梵文抄本中,並不具有唯識義。因而可知玄奘本《說無垢稱經》依然未脫離《維摩詰經》的中觀學。
然而,窺基在《說無垢稱經疏》中,多處將玄奘所譯的經文以唯識學疏解。他將 vijñāna認作「心識」,vijñapti 是「了別」;「bīja 種子」則是發正等覺心的「煩惱種子」;「gotra 種性」被解為「行佛性」和「理佛性」,為「五種性」所用;又將 ālaya 視作阿賴耶識的三藏,加入「執藏」的意涵。可見窺基依於玄奘譯本,卻溢出了玄奘的翻譯,增添入唯識思想的疏解傾向。
在判教中,窺基將《說無垢稱經》判為唯識宗三時教中的「第二第三時」,從說法空過渡到並說空有;八宗判釋以第七宗勝義皆空為主,卻也依第八宗應理圓實宗。可見窺基採用唯識宗的立場,判定《說無垢稱經》具有空觀和唯識兩種思想並存的經典。其中,窺基舉出清辨和護法代表中觀與唯識的論說,並以「空理義」和「應理義」區分兩者的說法。《經疏》一貫先舉出中觀為例,再說明中觀偏空,唯識方能展現空有的勝義諦。由此立論的結構,窺基的「維摩詰經觀」可分為「解脫觀」、「佛土觀」、「三性說」和「四重二諦」四項。
窺基的《說無垢稱經疏》雖然是溢出了《說無垢稱經》的經義,卻不能將之歸類為無效的疏作。依照伽達默爾的詮釋學觀點:即使疏解者親自參與翻譯的過程,強調準確翻譯的重要性,其疏本仍然可能帶有強烈的前見。此說解釋了窺基《說無垢稱經疏》基於宗派意識的緣故,不僅保存玄奘《說無垢稱經》的翻譯特色,更進一步實際展現唯識宗義。因此,若將中國佛教的疏解本看作是必然獲得文本原意的詮釋之作,可能錯過了佛教思想史上宗派的歷史影響力。有鑒於此,窺基《說無垢稱經疏》並非只充實了經典的意義,亦是新的詮釋角度,也可做為《維摩詰經》疏解史的新觀點。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1
一、問題意識 1
二、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主題與研究方法 5
一、研究主題 5
二、《維摩詰經》諸譯本 9
三、姚秦至初唐的《維摩詰經》注本 16
四、唐代唯識學簡史 18
五、研究方法 20
第三節 前賢研究探討和研究範圍 23
一、前賢研究探討 23
二、研究範圍 27
第四節 研究步驟和章節架構 29
一、研究步驟 29
二、章節架構 29
第二章 《維摩詰經》三家漢譯本的翻譯諸問題 31
第一節 唐代以前《維摩詰經》的漢譯本 33
第二節 《說無垢稱經》的翻譯 44
一、玄奘生平 44
二、重譯的原因 48
第三節 《維摩詰經》最初傳入中國的可能版本 59
第四節 《維摩詰經》諸漢譯本非同本異譯諸論證 64
一、字數不相同 65
二、菩薩名不相同 66
三、法數不相等 68
四、「默然無諍」情節的有無 69
第五節 玄奘譯本中所用的唯識術語 72
一、表識 vijñapti / 識 vijñāna 73
二、種子 bīja / 種性 gotra 77
三、阿賴耶識 ālayavijñāna 79
第六節 小結 82
第三章 《說無垢稱經疏》的疏解架構 85
第一節 唐以前的《維摩詰經》諸疏本 86
一、鳩摩羅什關河舊注――《注維摩詰經》 86
二、地論宗――淨影慧遠《維摩義記》 88
三、天台宗――天台智顗《維摩經玄疏》 90
四、三論宗――嘉祥吉藏《淨名玄論》 92
第二節 《說無垢稱經疏》的成立 94
一、慈恩窺基生平 94
二、《說無垢稱經疏》的寫作原因與綱目 96
三、本經因緣――《說無垢稱經》的「經起所因」 98
第三節 《說無垢稱經疏》的判教與分品 103
一、「三時」與「三時教」――為說法空過渡至並說空有 104
二、「八宗」判教――般若到唯識的過渡 105
三、「分品」――三科分經 107
第四節 《經疏》的經體與教體 109
一、經體――記錄佛法的名相 110
二、教體――此經的核心思想 113
第五節 小結 114
第四章 窺基《說無垢稱經疏》的「維摩詰經觀」 117
第一節 解脫觀――不可思議自在神變法門 120
第二節 佛土觀――勝義諦唯識法門 127
一、往生淨土的三心――直心、深心、菩提心 130
二、淨土的唯識法門――心淨則土淨 133
第三節 三性說――《說無垢稱經疏》的認識論 135
一、都無實體――遍計執性 138
二、似幻非真――依他起性 139
三、真如――圓成實性 140
第四節 四重二諦――「空理義」與「應理義」 142
第五節 中觀與唯識交涉――清辨與護法 147
第六節 小結 149
第五章 《說無垢稱經疏》的成佛可能――如來種性與如來藏的交涉 151
第一節 《說無垢稱經》內的「如來種性」 152
一、「如來種性」――不離煩惱 152
二、「種子」――生死種子 155
第二節 《經疏》內的「阿賴耶識」與「如來藏」 157
一、如來藏――《經疏》的成佛之因 160
二、如來藏――等同種子與真如 164
第三節 《經疏》內「心淨土淨」與「自性清淨心」 167
第四節 小結 170
第六章 《維摩詰經》與《說無垢稱經疏》的詮釋學對話 173
第一節 語言運作的過程――翻譯與有效性 174
一、語言與理解――伽達默爾的語言詮釋學 174
二、翻譯與文本――《維摩詰經》三家漢譯本 178
三、默然無諍――《說無垢稱經疏》的語言觀 181
第二節 合乎文本意義的理解 185
一、合理的前見――窺基以唯識義理為勝解 185
二、溢出的詮釋――窺基以唯識義理解釋《說無垢稱經》 187
第三節 效果歷史――《說無垢稱經疏》的詮釋 191
第七章 結論 197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97
一、《維摩詰經》三家漢譯本非「同本異譯」 197
二、窺基《經疏》的五門判釋――唯識兼容空有 198
三、窺基的「維摩詰經觀」――勝義諦不可思議 199
四、《經疏》內共同存在如來藏與唯識 201
五、方法論的反省 201
第二節 研究限制 202
第三節 研究開展方向 203
第四節 結語 203
參考文獻 205
ISBN9789865188238 (精裝)
點閱次數65
建檔日期2023.07.26
更新日期2023.07.2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7751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