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心心相印,這是這個!——《恆河大手印》心要指引
作者 噶千仁波切 (著) ; 張昆晟 (譯) ; 釋見澈 (編)
版本項初版
出版日期2019.09
頁次216
出版者眾生
出版者網址 https://heartbook.com.tw/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摘要「大手印」(Mahamdra)是了悟自心本性的一個最直接、最究竟的禪修方法,也是藏傳佛教最高深的教法之一。噶舉派更奉持大手印為無上教法,能讓修學者依此悟道證果,即身成佛。

九百多年前,印度的瘋癲瑜伽士帝洛巴在恆河邊,將大手印的口訣(即《恆河大手印》)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授給了那洛巴,那洛巴再傳授給西藏的大譯師馬爾巴,於是大手印的教法從此廣傳於西藏。

什麼是「大手印」?噶千仁波切說大手印包含輪迴與涅槃在內的一切法,它即是心的空性實相,心的本性猶如虛空,既是「空」的,又具足明性。只要我們離於能執與所執、常邊與斷邊,破除一切對立,了知貪、瞋、癡的煩惱原來是我們的本然智慧,那麼,就能了知我們的心性本就契合於佛陀的法身,輪迴不存在,涅槃也不存在,眾生與佛無二無別,眾生本為佛。

如何修持「大手印」?首先要明白會造作的輪迴法是產生痛苦的成因,了知世間一切法如夢如幻,無法恆常存在。在修持時,我們要把握「風」(氣)的要點,透過脈風的瑜伽來修持心,直觀無分別的覺性,安住於不散亂的心性中,就是進入了大手印的心要。

本書是噶千仁波切於台灣、香港與美國等地開示《恆河大手印》的結集。《恆河大手印》共分有廿七頌,仁波切針對每首偈頌詳細解說,他的開示句句直指心性,以其修持的成就為我們揭開「心性本空,具足明性」、「眾生本為佛」的究竟真理。
目次【導言】何謂「大手印」?
《大手印之口授》(Mahamūdra-Upadesám)敦珠貝瑪南嘉/譯

第一章 視一切法如夢如幻,皆不可得(第1-3頌)
【頂禮偈】
法身與色身的妙德與心同時存在
我們擁有一切覺者具有的力量
【第1頌】
「大手印」離於言說
那洛巴通過苦行的試煉,得聞「大手印」
【第2頌】
世間的一切如夢如幻
體認「苦」,思惟無常
一切發生的事都是業力使然
捨下對今生的耽著
【第3頌】
薰修世俗菩提心,了知無相的智慧
於林間、僻靜處獨修
尋覓心性的唯一下手處——當下
心的本性無可修,須己覺自證
證「無所得」的大手印

第二章 當赤裸覺性,穿上念頭的外衣(第4-7頌)
【第4頌】
輪迴的苦因即是「我執」
痛苦是無義的,它不具實質
輪迴瀑布是否乾涸,取決於我們的自心
「勝義」就是無二性
一切所作法都來自於「我執」的迷亂
了悟自他不二的智慧,才能見到心的實相
覺性如人,念頭如衣
【第5頌】
濁水自澄清,妄念自解脫
無有取捨,自性自解脫
【第6頌】
刨掉大樹根,妄念枝葉自然乾枯
了知「本來無我」,驅除千劫冥暗
安住在心的本性,見到真正的佛
【第7頌】
心力微弱者,要把握「氣要」修持
以眼與心觀察,令心明了
信受因果業力不虛,是實修的根基
煩惱導致我們無法安住於覺性

第三章 妄念如薪,正念之火燒盡一切執著(第8-13頌)
【第8頌】
心遍滿、平等且無邊際
見心性如虛空,如見佛法身
【第9頌】
覺性無來無去
見到本性,妄心之浪便消融
【第10頌】
心的本性如虛空,超越形色
任何妄念都會成為了知心性的助緣
【第11頌】
三惡道眾生心的本性也是佛性
原始本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第12頌】
心的本性超越「能言說」與「所言說」
【第13頌】
心沒有任何憑依
安住在無有造作的原始本性中
「樂」與「苦」都會造成束縛
為了成佛而禪修,即是纏縛
了知覺性,就可以一知遍解
妄念的柴薪愈多,正念之火會愈燒愈旺
眾生都具有佛性與三身的功德

第四章 妄念如水中畫,即現即解脫(第14-19頌)
【第14頌】
保持正念,不落入希冀與憂慮之中
安住實相法性,遠離一切戲論
【第15頌】
身體累世更換,不換的只有心
心中無憑依,即大手印
【第16頌】
心的自性是光明,本來如是
外在色身有差別,心並無差別
【第17頌】
見地之王——超越能所二取
禪修之王——無散亂、無可修
行持之王——不執著一切作為
果位之王——無有期待與憂懼
【第18頌】
普基無法安立任何名相
心本無生,無上座與下座的分別
一切相由心自顯,即現即解脫
【第19頌】
最勝見地王——了知體性空、自性明
最勝行持王──了知「能作」與「所作」是無二的
最勝果位王──對果位無期待與憂懼
不散亂地安住在平常心,就是禪修
自性即是佛,佛果從未與我們分離

第五章 菩提心如河水,終會流向佛果大海(第20-23頌)
【第20頌】
痛苦的成因是煩惱
快樂的成因是慈悲與智慧
轉煩惱為本然的智慧
「根器高低」在於累世曾否修習菩提心
「密法」的「密」,意即「廣大智慧」
「菩薩」是了知無二性的利他勇士
通達世俗菩提心,見到空性的本質
密法對治煩惱的方便法——「自他無別」
正見如同小油燈,要用正念去保護
【第21頌】
一切法最終都要成為真正的實修
強烈的宗派主張,無法了悟「大手印」
【第22頌】
直視妄念的本性,放下不執取
如果有特定的意圖,無法澈見大手印
直接觀照五毒本性
你帶著分別念持守戒律嗎?
契合無有所住,即守護三昧耶誓言
【第23頌】
唯一的理趣——二諦正見
修習慈無量心,脫出輪迴的牢獄
了知心的本性無二,焚盡無明
沒有菩提心教法,心將由暗趨暗

第六章 具菩提心功德如雄獅,對一切無所畏懼(第24-27頌)
【第24頌】
一切境界都是心之狀態的自相展現
具足大悲心是上師最重要的條件
上師的加持就是慈悲心
【第25頌】
以菩提心攝持五毒,轉為本智
修習脈風,成就無耽著
【第26頌】
具足菩提心功德將無所畏懼
擁有慈悲就能成就兩種菩提心
【第27頌】
願一切眾生都能了悟大手印口訣
ISBN9789869785921 (平裝)
點閱次數21
建檔日期2023.08.04
更新日期2023.08.0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7884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