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正念減壓,有壓力,不煩惱:三乘佛法日常入門心要
作者 堪千創古仁波切 (著) ; 帕滇卓瑪 (譯)
版本項初版
出版日期2017.12.01
頁次144
出版者創古文化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thrangudharmakara.org/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摘要寫給 焦慮、不快樂,依然努力生活的你

人生,沒有絕對的快樂,但有真正的圓滿
我們每個人的言行,都是反映內心的形式

  心不斷地在想要及不想要、快樂及不快樂之間飄蕩。

  當心陷於快樂及憂傷、欲求及排斥的情緒之中時,心就如同被攪動得很厲害的水,充滿了泥土,極度動盪不安。
  我們若能去除這些汙染及攪擾,心的真正本性是非常光明、清晰、平靜及平和的。
  心性的開展也由智慧開展的程度而定,我們從世俗事物當中得到多少快樂,取決於我們的智慧。
  然而,要如何才能展開智慧呢?

  佛家修行講空、講無。
  如何空,如何無?
  重新塑造生活模式。
  去除繁瑣,回歸簡單,
  其實可以生活得更輕鬆,更快樂,
  也更舒服,更幸福。

  佛陀悟道後三轉法輪,依序詳述小乘、大乘及金剛乘法教的要義。藏傳佛教同時涵蓋三乘──小乘的外在修持、大乘的內在動機或菩提心,及金剛乘的密續法門;因此,行者必須同時瞭解佛教這主要的三乘。

  在本書中,創古仁波切引領讀者瞭解小乘、大乘及金剛乘的法教及其禪修法。仁波切詳細解釋四聖諦及小乘的禪修法。接著,他以清楚易懂的方式,說明大乘佛教「空性」的深奧論題。最後,仁波切深入淺出地解說金剛乘的精義、本尊法的基礎及止觀禪修的要點。

  仁波切在本書中不時指出,三乘的法教並無高低之分;三乘的區分是佛陀應眾生根器而授予的修行方法。不論依止哪一乘,只要能虔心依止佛、法、僧三寶,在具德上師的引領及加持下,循序漸進地修持,必能達到三乘的共同目標──圓滿的佛果。
目次●○前言

●○一轉法輪‧小乘
●四聖諦
○苦聖諦
○集聖諦
○滅聖諦
○道聖諦
●五道
●小乘的禪修
○禪修方法
●自我的審察
○五蘊
●自我與轉世
●四聖諦的禪修
●小乘道的修持

●○二轉法輪‧大乘
●四無量心
●相互依存性
●世俗諦及勝義諦
●明性
●佛性
●六波羅蜜(六度)
●契入法道——聞、思、修
●果

●○三轉法輪‧金剛乘
●上師的重要性
●本尊禪修
●僧眾與護法
●禪修的圓滿次第
●四加行
●觀修真如本性
○禪修的身安住
○禪修的心安住
●兩種禪修方法
●「觀」的禪修
●直觀自心
●禪修的主要障礙
○對治障礙
●了義大手印

●○結語
ISBN9789869554107 (平裝)
點閱次數5
建檔日期2023.08.08
更新日期2023.08.0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7919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