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四川安岳長河源石鑼溝摩崖造像調查簡報
作者 王麗君 (著) ; 張亮 (著) ; 張媛媛 (著) ; 干倩倩 (著) ; 廖順勇 (著) ; 張科 (著)
出處題名 文物=Cultural Relics=文物參考資料
卷期n.9
出版日期2017.09
頁次2, 74 - 96
出版者文物出版社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四川大學考古學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岳縣文物局。
關鍵詞摩崖造像; 僧祇支; 下垂式; 供養人像; 第三身; 火焰紋
摘要石鑼溝摩崖造像位於四川省安岳縣長河源鄉石鑼村四組、石鑼溝中部山谷東側,地理座標為北緯 30°10’13.2”,東經 105°23’35.9”,海拔 312 米。 1988 年,其被安岳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 29 龕,開鑿於兩塊石包和一塊崖壁上,3 個造像分佈點分別編號為 1、2、3 號。 1 號,石包位於山谷東側緩坡上,平面近方形,東、西、北三面開22龕:東面開 3 層龕,上層為第 16 號龕,中層為第 14、15、17、18 號龕,下層為第 19~21 號龕;西面開第 1~3 號龕;北面上層及左側局部垮塌,開兩層龕,上層為第 10~13、12-1 號龕, 下層為第 4~9 號龕。 2 號,石包東北距 1 號石包 40 米,北側崖面較平整,其上開第 22~25 號龕。 3 號,崖面西距 1 號石包約 70 米,位於一座南北向山體的東側崖面山腰處,崖面中部開第 26~28 號龕。
20 世紀 80 年代,在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文物工作者對其進行了普查登記,對龕窟數量、造像內容、時代等作了概括性介紹。 2009 年 9 月,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間,考古工作者對該造像點進行了普查登記,將 1、2 號石包上的造像龕編為 1~23 號龕。 2014 年 7~ 9 月,四川大學考古學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岳縣文物局聯合組成調查隊,對該造像點進行了詳細調查和記錄,並重新編號。
現存 29 龕中,第 17 號龕為空龕,且被現代建築磚牆遮擋,第 19、20 號龕風化雨浸嚴重,像不可識,第 23~25 號龕為墓塔,第 26~28 號為石窟,窟內近年擴鑿、增塑新像,僅保留了原有窟門。造像點尚有部分採集品。現將保存尚好、有明確紀年或特徵明顯,開鑿於 1 號石包上的第 2~7、13~15、18 號龕像情況簡報如下。
目次一 概況 74
二 龕像 75
(一)2號龕 75
(二)3號龕 76
(三)4號龕 76
(四)5號龕 78
(五)6號龕 82
(六)7號龕 85
(七)13號龕 87
(八)14號龕 89
三 年代、題材與價值 94
(一)年代 94
(二)題材與價值 95
ISSN05114772 (P)
點閱次數23
建檔日期2023.09.14
更新日期2023.09.1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8188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