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作者 |
李志榮 (著)
|
出處題名 |
文物=Cultural Relics=文物參考資料
|
卷期 | n.2 |
出版日期 | 2008.02 |
頁次 | 81 - 95 |
出版者 | 文物出版社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
關鍵詞 | 法門寺; 阿育王塔; 《法門寺考古發掘報告》; 考古發掘報告 |
摘要 |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門寺博物館、寶雞市文物局、扶風縣博物館聯合編著的《法門寺考古發掘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於2007年4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報告》分上、下兩 冊。 上冊包括線圖和拓片的報告正文,共六章。第一章發掘概況,共五節:法門寺沿革述要;塔身、塔基和地宮發掘的緣起和分期;明代塔基;唐代及唐以前遺跡;唐代地宮的構築、結構及遺物之分佈。全章內容占全書篇的10 %。第二章塔體建材中和寺院內所見刻銘磚、碑竭及刻石。第三章塔身所出造像和經卷。第四章地宮出土遺物,以材質,如金銀器、銅鐵器、琉璃器、瓷器、石刻珠玉寶石、紡織品、漆木骨器、佛指舍利等分八類編次,內容幾占全書篇幅之半。第五章結語,討論法門寺塔塔身和地宮部分文物的年代、類別及價值,以論述法門寺塔所反映中國古代舍利瘞藏制度的變遷結束。正文之外有《唐代法門寺地宮出土遺物一覽表》等十個附表和《陝西扶風法門寺唐代地宮考古大事記》等三個附錄。此後為著者後記,交代了《報告》的主要作者和責任者。篇末附英、日、法三種文字極為簡略的《報告》簡介。 下冊為依正文編次的圖版。1987年法門寺地宮的發現曾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注,至今二十年間探究不斷。然而,在真實、客觀並盡可能多地記錄和保存遺址信息的考古報告正式出版之前,研究工作都會因不全面掌握遺址情況而受到限制。因此,《報告》的出版深為學界所期待。法門寺遺址歷史背景複雜,出土遺物數量繁富、價值高、內涵豐富、涉及學科門類多,編纂考古報告需要多方 面的知識準備。因此,《報告》編纂雖歷時長達二十年,卻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當《報告》以煊赫的形式刊行之後,作為一個普通讀者,閱讀的感受,卻有些出乎意外。於是不揣淺陋,談談閱讀《報告》後的點滴意見。 |
目次 | 一 《報告》體例問題 1 1. 篇章佈局 81 2. 《陝西扶風法門寺唐代地宮考古大事記》 82 3. 缺失交代各類有關出處的注釋 83 二 《報告》內容問題 83 1. 法門寺、舍利塔現狀及歷史文獻梳理 83 2. 地宮的記錄 84 3. 地宮遺物編次之失 85 4. 《報告》結語 86 三 《報告》的遺物記錄遺誤舉例 87 1. “□惠恭□德之碑” 87 2. 塔身所出經卷 90 3. 捧真身菩薩 90 4. 智英獻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頂寶函 90 5. 未列入《衣物帳》的三件遺物 91 (一)鎏金銅浮屠 91 (二)繪彩四鋪阿育王石塔 91 (三)漢白玉雙簷彩繪靈帳 92 四 結語 92 |
ISSN | 05114772 (P) |
點閱次數 | 14 |
建檔日期 | 2023.09.27 |
更新日期 | 2023.09.27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