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跟著菩薩發願:〈普賢行願品〉淺釋
作者 鄔金智美堪布 (著)
版本項初版
出版日期2023.02.14
頁次312
出版者橡樹林文化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cite.com.tw/publisher/about/15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叢書名善知識系列
叢書號JB0157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華嚴部
摘要融合漢傳和藏傳佛教角度,
補足漢藏之間的解釋差異,
最適合現代人的〈普賢行願品〉講記。

學習〈普賢行願品〉的功德不可思議,
有人讀誦後用水洗手,
沾到此水的蟲蟻都因此投生為天人。

〈普賢行願品〉是《華嚴經》最後一品,也是其精華所在。《華嚴經》相傳是龍樹菩薩自龍宮迎請到人間後廣為弘揚的經典,從古至今,無論漢傳佛教或藏傳佛教,皆有許多大德為其作注,可見此經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書主要講述菩薩利益眾生的諸多大願,透過念誦〈普賢行願品〉,跟隨普賢菩薩發願,並親身力行、迴向;然而若要成就所發的願,一定要有因,成就願的因就是積資淨障,共分為七個部分,即頂禮、供養、懺悔、隨喜、請法、住世、迴向,藏傳佛教稱為「七支供」。

念誦〈普賢行願品〉的功德廣大,只要念一遍、修一遍,都能獲得無量功德。很多人發願每天念誦,因此作者在書中逐句講解偈文,且著重於闡釋字義,淺顯易懂,使讀者能輕鬆地理解、吸收。如此一來,在念誦此經時,便能隨著文字理解其中意涵,有助於我們對佛法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

此外,作者以融合漢傳和藏傳佛教兩種角度的方式來講解,可以補足漢藏之間的解釋差異,是一本十分適合現代人的〈普賢行願品〉講記。〈普賢行願品〉內容至為殊勝,若能持續念誦,則功德利益不可勝數,此生能夠長壽、健康、快樂,來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進而成佛。
目次前言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偈頌)

第一篇 初善前義

第二篇 中善正文
第一章 實修成就願的因
一、頂禮
二、供養
三、懺悔
四、隨喜
五、請法(請轉法輪)
六、請佛住世
七、迴向

第二章 廣說正行行願
第一節 正行願
一、 意樂清淨願
1. 供養願
2. 圓滿密意願
3. 淨化佛剎願
4. 利益眾生願
二、 不忘覺心願
1. 憶念宿命願
2. 出家願
3. 學諸行與淨戒願
4. 依諸語說法願
5. 勤修六度願
6. 由前五因而不忘覺心願
7. 遠離障礙願
三、 不染妙行願
四、 利樂眾生願
五、 披甲精進願
六、 不離道友願
七、 依善知識願
八、 現前供佛願
九、 護持正法願
十、 獲功德藏願
十一、 趣入行境願
1. 親見佛與剎土願
2. 趣入佛語願
3. 趣入轉法輪願
4. 趣入諸劫願
5. 見諸如來願
6. 入佛行境願
7. 勤修佛剎願
8. 如來前趨願
十二、 十力願
十三、 對治願
十四、 事業願
十五、 隨學願
1. 隨學諸佛願
2. 隨學菩薩願
十六、 依總結顯示迴向願
第二節 顯示願的邊際

第三章 敘述功德利益之總結願
第一節 行願之功德利益
一、 略述
二、 廣述
三、 攝述
第二節 迴向具功德之願
一、 趨入菩薩的迴向願
二、 趨入諸佛的迴向願
三、 迴向願果現前願
四、 迴向獲佛親予授記願
五、 迴向授記已利益眾生願

第三篇 後善末義
一、 迴向持誦行願之善根
二、 順述譯者行願之義
三、 行願終跋

後跋
ISBN9786267219157 (膠裝)
點閱次數41
建檔日期2023.10.13
更新日期2023.10.1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8393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