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療癒身心的10種想:兼行止禪與觀禪的實用指引,醫治無明、洞見無常的妙方=Meditation on Perception: Ten Healing Practices to Cultivate Mindfulness
作者 德寶法師 =Bhante Henepola Gunaratana ; 觀行者 (譯)
出版日期2017.08.15
頁次232
出版者橡樹林文化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cite.com.tw/publisher/about/15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叢書名善知識系列
叢書號JB0119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佛教修持
摘要十想, 是一種禪修方法
隨著觀修十想
心也從一般而膚淺的「想」,轉變成覺悟的「洞見」
引導我們從困惑和不快樂中永遠解脫

透過德寶法師前一本書《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讓我們了解到止觀兼修如何能促進身心健康、活力充沛及得到情緒上的療癒。而這本新書則是著重在,如何將「想」當作禪修的所緣(對象)。

在佛教教義中,「想」是身心的基本組合成分之一。「想」包括了來自五個感官、思想、想像、其他源於內在的資訊,以及心處理和了解這些資訊的方式。如同身心的其他組合成分(色、受、行、識)一樣,「想」也是可以透過禪修來訓練,並且得到完全的淨化。當我們了解「想」是什麼及「想」是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時,就能夠善用它,就像利用其他禪修所緣一樣,來克服有害的思想與行為,並在心靈上獲得成長。

在佛陀有關「想」的教導中,《耆利摩難經》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依據。而《耆利摩難經》要我們進行兩種禪修。第一種是佛陀稱為「奢摩它」(samatha)的禪修,將心溫和地專注在某個對象或練習上,隨著心安詳地停住在一個焦點上,常有的情緒躁動便會平息,心也停止了難以控制的遊盪,變得平靜安寧。第二種禪修則稱為「毗婆奢那」(vipassana)或內觀禪修,在這種「觀禪」裡,正念被當作工具來增長我們對於周遭現況的覺知,專注的心便能逐漸穿透無明之牆。
一如經中所言,有次,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祈樹給孤獨園,當時耆利摩難比丘生病了,深受病痛折磨而且命在旦夕。於是,阿難比丘去見佛陀,禮敬之後在一旁坐下,向佛陀說:「尊者,耆利摩難比丘生病了,深受病痛折磨而且命在旦夕。如果世尊慈悲去探望他,該會很好。」

「阿難,如果你去探望耆利摩難比丘並告訴他十想,則他的病痛有可能在聽聞後立即減輕。是哪十想呢?

(1)無常想,(2)無我想,(3)不淨想,(4)過患想,(5)捨斷想,(6)離貪想,(7)滅盡想,(8)一切世間無喜想,(9)一切行無常想,(10)入出息念[安那般那念]。

在眾多的「想」中,佛陀選了這十想作為療癒的想,並要阿難去告訴耆利摩難比丘。他為什麼何選這十種呢?明顯的原因是,這些想沒有扭曲。或許耆利摩難比丘生病,是由於受到扭曲的想折磨。為了治好他,佛陀希望他能在這十想中的每一想裡看見未扭曲的真相。看見真相時,心會變得喜悅。佛陀鼓勵耆利摩難比丘認出並接受,一切事物總是不停改變的,藉此激發他的喜悅。了解這個道理之後,耆利摩難比丘就不會貪著;不貪著身體、心、感受、思想、或感知[五蘊],他就不會受苦。就如佛陀所說:

完全了知五蘊的生起滅去時,
修行者獲得了喜悅和快樂,
對覺者而言,這是無死之境。

當我們聽聞真理時,我們感到喜樂。當我們領會了聽聞到的真理時,我們的洞見加深了,而心便促使大腦和身體產生療癒性的化學物質。雖然禪修絕不能用來取代醫療處置,但它卻是傳統治療之外的有效輔助。

這十想基本上是一種禪修方法,隨著我們觀修這十想,我們的心也從一般而膚淺的「想」轉變成覺悟的「洞見」,引導我們從困惑和不快樂中永遠解脫。
目次序 菩提比丘
英文版致謝
簡介
開始禪修

第一部:想
1、什麼是想?
想及蘊聚
禪修於想及蘊聚
為何平等想很重要?
2、扭曲的想
如海市蜃樓
想的結縛
3、淨化的想
正念淨化想
淨化的想及正道
想的止息

第二部 :十種療癒的想
4、無常想
5、無我想
6、不淨想
7、過患想
8、捨斷想
9、離貪想
10、滅盡想
11、一切世間無喜想
12、一切行無常想
13、觀呼吸
單純呼吸的純然想
四念住
七覺支

第三部:禪修於想
14、禪修:無常及六塵
15、禪修:心也瞬息萬變
16、禪修:解脫的關鍵
17、禪修:緣起
18、禪修:以內觀洞見無常
19、自由

附錄:詞彙解釋
ISBN9789865613525 (平裝)
點閱次數54
建檔日期2023.10.24
更新日期2023.10.2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8487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