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菩薩道:量子力學與金剛經
作者 蔣志純 (著)
出版日期2023.04.25
頁次248
出版者五南出版社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wunan.com.tw/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摘要我們以往的研究領域是在半導體物理理論,有關能帶混合效應的部分。例如我們提出一個新的物理效應,也就是傳導帶及價帶藍道能階混合效應,此一新效應隨後被實驗確認。我們也首先提出一個新的物理守恆定律也就是藍道能階混合參數的守恆定律。我們還發現在wurtzite材料內有電子自旋簡併面的存在,而且證明它是由於Dresselhaus效應所造成的。簡併面的存在讓wurtzite材料成為製造RSL(Resonant spin lifetime)電晶體最好的材料。
本書是人類有史以來,首次嘗試使用「唯識量子力學法界緣起理論」來解釋佛學的一本書。我們發現,在整個宇宙中,「法界」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法界守恆」;在此條件下,「正交歸一」的法身量子場才能用「法身波函數量子糾纏」的方式來儲存「阿賴耶識中的施與受的種子」或「成唯識論中的無漏有分別業」。這所代表的意義是,人類對佛學的認識又進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本書被定名為《菩薩道:量子力學與金剛經》,因為《金剛經》講的就是「菩薩道」。
目次第一部 法界緣起與量子力學
壹、簡介
一、定義外塵與內塵
二、菩薩修行與量子糾纏效應
三、法身量子場與心識共振效應
四、量子糾纏與量子訊息的傳遞
貳、量子力學與法界緣起理論
一、業緣起
二、法界緣起
三、業,有效實相,及法身量子場能量
四、產生法身與法身交互作用的條件
五、心識共振強度與施受種子的關係
六、法界緣起模型與進階版如來藏模型
七、量子糾纏與向量座標轉換公式
參、量子力學與道種智
一、業緣起與世俗空間的訊息波
二、法界真實空間與法界傅立葉空間
三、量子哲學十維度的定義
四、法界緣起與量子糾纏
肆、金剛經與道種智
一、兩種佛性與兩種如來
二、金剛經四相
三、定義住清淨心
四、行六波羅蜜
伍、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一、物質有相非物質無相
二、合成波有相平面波eikx無相
三、見諸相非相即見廣義如來
四、見諸相非相即見狹義如來

第二部 金剛經與菩薩道
壹、阿賴耶識中施受種子的產生
一、量子力學解釋法身僅儲存施受種子
二、佛學解釋法身僅儲存施受種子
三、施與受心識能量
貳、用向量座標旋轉解釋施受種子的產生
一、用向量座標旋轉解釋直接施受種子對的產生
二、用向量座標圖解釋間接無染種子的產生
三、用向量座標圖解釋除施受種子對
四、別教修行除施受種子對的順序
五、在除種子的過程,種子呈現指數級數增加
參、金剛經語法
一、三種方式解讀金剛經語法
二、金剛經標準語法有兩種
三、金剛經特殊語法
肆、金剛經大架構
一、金剛經與加行位
二、由現行薰種子看金剛經大架構
三、金剛經談四次發菩提心
四、小乘與大乘不同之處
伍、金剛經與菩薩道
一、信位修行
二、住位菩薩修行
三、行位菩薩修行
四、迴向位菩薩修行
五、明心菩提菩薩修行
六、出到菩提菩薩修行
陸、金剛經三諦與七念處
一、金剛經三諦三障
二、金剛經七諦
三、金剛經七障
四、金剛經七念處
柒、結論
一、法界儲藏阿賴耶識中的施受種子
二、科學與佛學最終將殊途同歸
三、法界是自然界中最快的量子電腦及通訊系統
ISBN9786263660052 (平裝)
點閱次數29
建檔日期2023.10.27
更新日期2023.10.2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8524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