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禪是什麼
作者 鈴木大拙 (著) ; 張喬 (譯)
出版日期2022.01.28
頁次176
出版者五南出版社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wunan.com.tw/
叢書名禪生活系列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摘要世界禪者鈴木大拙解說,思考禪與生活
鈴木大拙:「禪是行為,是生活,是每天的體驗,是日常的行住坐臥。」──《禪的思想‧序》
星雲大師:「禪,是一種藝術的生活;禪,更是一種圓融的生命,自然天成的本來面目。」──《星雲禪話.序》
作為宗教體驗的禪是什麼?禪在佛教及東方文化中的位置為何?又如何引導讀者思考禪在當今世界的存在價值?鈴木先生以自身對禪的深切體會為基礎,借助西方現代思想方法深入透徹地解答「禪是什麼」,涉及心理學、哲學、宗教學等相關學科,生活的各方面,探討了禪的本質。
目次新版序

第一編 宗教體驗的禪
第一講 什麼是宗教體驗
我想談談觀察
宗教的角度和立場
那麼,宗教體驗是什麼呢
宗教意識是如何產生的
宗教的真正價值在哪裡
理性宗教與感性宗教
第二講 什麼是佛教生活
禪宗是佛教嗎?——禪宗可以稱為佛教
佛教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佛教生活
佛教生活的內容有什麼
第三講 佛教的一些基本概念
佛教是理性的,但又離不開修行實踐
若沒有情感,宗教就無法發揮作用
成佛不是一生就能成就的
菩薩與羅漢
佛教終歸要回歸到家宗
大智大悲是佛教的真正目的
第四講 證三菩提的禪
何謂“三菩提”
知的三菩提 / 054
為什麼宗教離不開直覺?
印度禪與中國禪的關係
宗教一直引導人類開拓屬於自己的世界
第五講 從心理學角度看禪
從禪在中國的起源與發展來看禪
禪的極致一定在心理上
禪以心理為基礎,而非邏輯
第二編 禪在佛教中的位置
第一講講 宗教經驗的諸多要素
經驗,是人類獨有的特權
從宗教不安中產生宗教經驗
如何看待自己當下的宗教體驗
個人的宗教體驗包括三大要素
宗教教育可培育我們對宗教的感知與情感
傳承宗教是要傳承精神而非儀式
第二講 宗教體驗的各種形態
宗教初的表現形式大多是儀式
思考使宗教的知性因素進入頭腦
佛教中的“分別”會產生什麼結果?
宗教總會伴隨著迷信
宗教不單單包含感情,還有知性的元素
努力尋找宗教被誤解的方法
第三講 作為宗教的佛教
只有加入神秘情感,宗教才具有鮮活的生命
佛教中還應加入情感的因素
真宗強調情感,而禪宗則強調智慧
宗教的被動性
宗教行動上展現出的個人色彩
第四講 《楞伽經》大意
——楞伽經與禪宗在歷史和內容方面的關係
《楞伽經》的大義及其版本
這部經書是如何傳承的呢?
《楞伽經》為何與禪宗有如此緊密的關係?
第五講 神秘主義的禪
達摩來中國後傳播的禪到底是什麼?
日本禪與中國禪有什麼不同?
從禪宗“十牛圖”得到的啟發
解說 / 岸本英夫
ISBN9786263173279 (平裝)
點閱次數18
建檔日期2023.10.27
更新日期2023.10.2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8527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