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馬哈希大師 (著)
;
班迪達大師 (著)
;
雷迪大師 (著)
;
韋布大師 (著)
;
Myint Maung, U (編譯)
|
版本項 | 2 |
出版日期 | 2015.11.01 |
頁次 | 145 |
出版者 | 方廣文化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fangoan.com.tw/index.htm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叢書名 | 南傳佛教系列 |
叢書號 | SE09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南傳佛教; 佛教修持 |
摘要 | 本書所選編的五位緬甸佛教大德,不論在緬甸境內或歐美社會,均是在「直觀法門」修持與戒律德行上享有崇高聲譽的南傳佛教僧人。 雷迪大師(Ledi Sayadaw,西元1864-1923年),以豐富的巴利三藏註疏為基礎,簡擇出適合當代修行人的「直觀法門」,並以「受念住」為具體觀照的對象。目前這套修行方法,已是緬甸居士佛教的主要理論根據,經由他的再傳弟子韋布大師、烏巴慶尊者,以及印裔緬人葛印卡尊者等人的推廣,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禪修活動。 馬哈希大師(Mahasi Sayadaw,西元1904-1982年),則從《大念住經》的修證與再詮釋中,發展出以觀照「腹部起伏」為對象的「直觀法門」。由於這項修持方法,別出新裁,又帶有濃厚的「剎那頓悟」風格,與南傳佛教僧人依循覺音尊者〈清淨道論〉的戒定慧次第修學傳承,大相逕庭,曾經引發一場包括西藏「道次第」、緬甸「直觀法門」在內的義理之諍。 「直觀法門」(vipassana)是緬甸佛教深具特色的禪修法門,被譽為「究竟的止觀之道」。 雷迪大師、馬哈希大師及其弟子,具有深厚的巴利三藏學養、豐富的禪坐教授經驗與嚴格的戒律徳行,再加上緬甸民主共和政府、軍政府乃至民主運領袖的護持,雷迪大師系統與馬哈希大師系統,依舊是緬甸佛教,甚至是南傳佛教的顯學思想。 |
ISBN | 9789867078704 (精裝) |
點閱次數 | 19 |
建檔日期 | 2023.12.05 |
更新日期 | 2024.01.3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