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漢語中觀學「否定」性表達樣態的演化—基于「語言批判」的視角
作者 吳忠偉 (著)
出處題名 佛教文化研究=Studies of Buddhist Culture
卷期n.2
出版日期2015
頁次22
出版者南京大學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nju.edu.cn/index.htm
出版地南京, 中國 [Nanji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漢語中觀學; 六朝; 否定; 語言批判
摘要 六朝時期,漢語中觀學經歷了一形態之演化,其特別體現在"否定"性思維的表達樣態上。印度龍樹中觀學爲對治部派阿毗達摩學對"法"之概念分析,區別了假名/戲論,將"空"義之掘發落實于對"語言"指稱"自性義"的批判,而漢語中觀學在漢語"名學"傳統的潛在影響下,對語言的批判側重于"語用"學維度,即揭示"語言"對"實相"指示/識別(知)能力的有限性。僧肇之學關注對偽號/真名的區分,成實學則揭示"假名"之概念化機制,將"真諦"亦納入"假名"之範圍,而吉藏更以"二諦但爲言教",最徹底地貫徹了語用學原則。六朝漢語中觀學對"語言"之"能力"問題的探討似借"佛學"之形式演繹了一個由孔子到莊子的思想脈絡。
目次一、偽號 383
二、假名 389
1.假名與概念化 390
2.真諦絕名 392
三、言教 394
1.「于二諦」與命題態度 395
2.「教二諦」與「元命題」態度 397
參考文獻 399
點閱次數46
建檔日期2023.12.15
更新日期2023.12.2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8908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