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 |
伊吹敦 (著)
|
出處題名 |
佛教文化研究=Studies of Buddhist Culture
|
卷期 | n.1 |
出版日期 | 2015 |
頁次 | 21 |
出版者 | 南京大學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nju.edu.cn/index.htm
|
出版地 | 南京, 中國 [Nan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神秀; 大證禪師碑; 得度受戒; 曇真 |
摘要 | 《大通禪師碑》所載神秀得度受戒的年代存在矛盾,類似的矛盾存在于曇真(神秀的曾孫弟子)的碑銘中,即《大證禪師碑》。經過研究,筆者認爲上述史料出現矛盾的原因在于:雖然神秀和曇真是到了中年纔得度受戒,但由于他們成爲了禪宗的指導者,因此,以帝權將他們受戒時間特意改爲二十歲。他們的度牒戒牒改寫事件,可說是國家推動的一種措施。基于此,筆者進一步認爲神秀應于六十歲左右受戒。 |
目次 | 一、《大通禪師碑》的矛盾和以往的解釋 258 二、神秀武德八年得度受戒說的問題 260 三、《大證禅師碑》所見法臘上的矛盾與其意義 262 四、曇真的生涯 264 五、廣德的爲人和曇真得度受戒的理由 266 六、神秀傳的再檢討 273 七、結語 275
|
點閱次數 | 33 |
建檔日期 | 2023.12.19 |
更新日期 | 2023.12.2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