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 |
伯蘭特·佛爾 (著)
;
蔣海怒 (著)
|
出處題名 |
佛教文化研究=Studies of Buddhist Culture
|
卷期 | n.1 |
出版日期 | 2021 |
頁次 | 19 |
出版者 | 南京大學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nju.edu.cn/index.htm
|
出版地 | 南京, 中國 [Nan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禪宗; 初期禪; 頓漸; 神會 |
摘要 | 本文認爲,目前的禪史研究在初期禪的主題和發展問題上依舊受到宋代燈史的影響:神會的頓漸二分模式被錯誤地強化了,而經由對神會意義的不恰當強調,胡適推廣了這種見解。這種看法可從四個方面加以批評:其一,碑銘裹對北宗門下侯莫陳記載表明,早在神會之前,北宗就存在"頓悟"的思想傳統;其二,常州天興寺天臺宗二尼慧持和慧刃在神會之前就批判過普寂,并得到原北宗門下的僧一行主持;其三,神秀、普寂的北宗一脈在神會同時代甚至在其去世後依舊繁盛一段時間,北宗的消亡是隨著"初期禪"傳統一起消失的,并非可歸結爲神會的批判;其四,北宗的傳承和思想在唐代已東傳朝鮮和日本,成爲東亞思想史的一部分。從神會(以及胡適)頓漸二分模式去理解初期禪乃至整個禪史,將導致一些嚴重的學術盲點:無法理解禪定修持、對儀式的看重、對禪僧遺物遺跡尤其是"肉身"的尊崇,以及對神靈信仰的堅持,上述內容都屬於"漸教"的內容。"漸教要素"充滿著禪的實踐傳統,所謂"頓"其實是一種"修辭",是一種話語或意識形態。"頓教"之所以宣傳反儀式、反神靈、反禪坐等內容,目的是要彰顯本宗的獨特性。此外,本文還對沙夫(Robert Sharf)和科爾(Alan Cole)的觀點作出回應,認爲禪的系譜并非如二人所言那樣,是一種文學式的虛假宣傳或錯覺,而是歷史的真實存在。 |
目次 | 一、所謂的「神會革命」 73 二、天台二尼對普寂的批評 75 三、北宗的歷史發展 77 四、北宗在高麗的發展 79 五、北宗在日本的發展 80 六、漸教禮贊 83 七、結論 84 |
點閱次數 | 27 |
建檔日期 | 2023.12.22 |
更新日期 | 2023.12.2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