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看不見的設計:禪思、觀心、留白、共生,與當代庭園設計大師的65則對話=共生のデザイン—禅の発想が表現をひらく—
作者 枡野俊明 (著) ; 蔡青雯 (譯)
出版日期2019.03.07
頁次216
出版者臉譜出版=Faces Publishing LTD.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cite.com.tw/publisher/about/3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叢書名藝術叢書
叢書號F11022X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庭園設計; 日本
摘要▌大師的禪思――設計之美

因為無法「保留」,所以美。
因為「留白」,所以更豐盈。
因為「看不見」,所以想像無限。

日本擁有獨特的美意識和自然觀,自古傳承至今。
料理擺上鮮花裝飾,品嚐當季美味,室內用品隨季節更換花樣圖案,將自然引進生活中,感受四季變化,日本人將這些視為頂級的奢華享受。
從「變化」中探尋美,重視隨處飄遊的氛圍,而非「形式」。不設法支配自然,而是試著與自然共生。
這樣的美學觀,誕生於禪藝術。

本書作者枡野俊明生於禪僧世家,以禪思為本從事設計,庭園作品承繼日本傳統園林藝術的精髓,並靈活運用各個國家不同的風俗、文化、宗教,同時不斷摸索嘗試在作品中傳達日本的美意識和價值觀。
在本書中,枡野俊明以悠緩的文字,輔以庭園作品照片和手繪插圖,揭示了設計中的禪之美:

「不均齊」――不完全,所以尚未達終點;沒有盡頭,所以才有作品的成立
「簡素」――洞見素材的多樣表情,從簡素當中發現真正的豐富
「枯高」――枯萎凋零卻越發美麗,展現無須任何陪襯的存在感
「自然」――無心不做作,單純而無拘
「幽玄」――深藏餘韻,想像看不見的事物
「脫俗」――心靈再現,否定形式而得的所有形式的自由
「靜寂」――向內的心,感受無限安靜之所
「禪」≠「宗教」,在「禪思」、「觀心」、「留白」之後,一個獨一無二的「共生」世界將啟發所有人的美學觀和創作源泉。
目次前言

【第一章   觀心】
∣庭園,何也?
∣石、樹、土……從尊重所有生命做起
∣擦亮內心
∣不敷衍自己的修行,才能形成表現
∣禪庭誕生的背景
∣禪僧為武士闡述生之道
∣一休文化學校
∣夢窗國師的信念與精神
∣將日本庭園運用至現代都市
∣生死輪迴不息,唯有時刻全力以赴

【第二章   設計世界】
∣「試組」才是關鍵
∣不進行先入為主的設計
∣柔韌的強度
∣設計訪客的心
∣尋找用地的「靈感」
∣「佛性」優先於「自我」
∣了解「佛」的三項意義
∣讓心變化的巧思
∣不強調自我的存在
∣閱讀地心
∣「空」的空間
∣因為無法「保留」,所以美
∣設計共生
∣連結外與內
∣融合場域的歷史與風俗
∣空間育人
∣影子比實物更能展現美
∣洞見場域的優缺點
∣構築現場的人際關係
∣演奏大自然之音
∣「白」的顏色意義
∣藉由「轉用」再度賦予生命

【第三章   與素材對話:石、綠、水、現代素材】
∣思考斟酌數十種組合方式
∣觀察石的臉孔和豐富表情
∣閱讀石心,與石對話
∣具有品格和智慧,象徵傳說
∣了解樹的狀況,閱讀樹心
∣彎曲、撓折……歷盡艱辛的樹木才美
∣表現出穿透的「風」
∣顯現空間的深邃
∣落下,流動,清淨心靈
∣御影石的選擇

【第四章   追求美的極限】
∣藝術與宗教的關係
∣設計「無常」
∣「不完全」、「不均齊」,無限的可能性
∣「簡素」,樸實單純中的豐富
∣「枯高」,事物真髓中的美
∣「自然」,無心不做作
∣「幽玄」,想像看不見的事物
∣「脫俗」,否定形式的自由境界
∣「靜寂」,向內的心
∣逆向操作不自由的「自由奔放」
∣在「留白」中灌注「思想」
∣超越人們的「算計」
∣運用否定加以肯定

【第五章   給未來的創作人】
∣不排除
∣梅樹的禪故事
∣不斷尋求導師
∣敏銳感受世界
∣判斷不留痕跡
∣安排坐禪
∣相繫三十億年的緣
∣不拘泥於創造好作品的執念
∣重要事物,一件就足夠
∣追求生命極限之「道」

後記
中文版註
ISBN9789862357163 (pbk)
點閱次數6
建檔日期2024.01.01
更新日期2024.01.0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9015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