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柴田教授榮退紀念文集―佛教、歷史、留學:交流視角下的 東亞和日本 |
|
|
|
作者 |
闞正宗 (著)
;
王鼎 (著)
;
沈家姍 (著)
|
出版日期 | 2021.07.16 |
頁次 | 522 |
出版者 | 博揚文化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摘要 | 柴田教授學術專長為東洋史、近代中日中交流史、佛教史學,從他長期參與龍谷大學東洋史學研究會、東洋史研究會、龍谷史學會、孫文研究會、内藤湖南研究會,可以一窺其研究興趣。同時因研究西本願寺法主大谷光瑞而和兩岸學者廣結善緣。擔任新潟大學國際(留學)中心職務期間,主要負責中國大陸學生工作,提攜後進不遺餘力。時常來回臺海兩岸,從事文化、學術、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 由於柴田與兩岸學界的關係,在屆齡榮退之際友人、故舊、門生發起本紀念論文集《近代日本與東亞文化論叢―佛教、留學、教育與社會》的編撰,內容涵蓋近代日本與兩岸佛教關係史、中國近代史、中日文化交流、留學生關係、日本與臺灣史等諸多面向,從而總結出柴田教授在兩岸學界人脈與相關研究領域。 |
目次 | 序に代えて/白須淨真 1 序言/陳祖恩 7 序/闕正宗 世間萬事都增價 柴田教授榮退 11 林機嫚 日治時期真言宗在台的布教 一以社會事業為中心 13 嚴正宗日本殖民時期佛教期刊的創辦 31 黃朝煌 大谷光瑞與「逍遙園雜詠」 45 沈佳姍 真宗本派本願寺與台灣的實業教育 65 劉屹 中日佛教的「末法始年」問題 79 梁明霞 1930年代的廣東佛教發展狀況考察 一以日個藤井草宜1936年華南佛教考察為線索、91 裴成國 俄藏照氏高昌時期發願文新探 103 坂井田夕起子 從「佛教國有論」到「大東亞佛教團」一真宗大谷派僧侶中山理理與大亞細亞協會的關係 115 柴田幹夫 大谷光瑞的生涯 129 王任君 藝術的政治服務: 1939-1942 蘇聯中國藝術展覽會 151 吳嘉寶 「力」在中國國家發展思想的概念演變 165 兪慰剛 果然離別見人情 ——戴季陶與何天炯的交往與友誼 179 劉峰 孫中山先生的亞洲主義思想與中國民族主義 193 包振山、修斌 全域旅遊視角下近代城市旅遊業的嬗變一以1914~1922年的青島市爲例 205 孫宏雲 松平康國受聘張之洞政法顧問始末 219 丁世理 堀田善衛與戰時上海:以小說《祖國喪失》、《歷史》為線索 231 譚皓 清末中日關於日本人來華入境遊歷交涉始末 245 唐權 關於清末的剩倭得勝圖甲午戰爭題材石版畫初探 257 喻樂 「未為吾師亦吾友」: 江戶時代日本人的華僑印象 275 王鼎 「士官三傑」之藍天蔚與日本考略 287 郭夢垚 湖廣總督張之洞之孫張厚現的日本留學 305 欒殿武 從《日華學堂日志》的視角 解讀日華學堂的宿舍管理和外出 315 呂程 淺論求是書院與日華學堂的成立 以及早期中國人留日學生的派遣 331 楊蕾、楊承志 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對台航運壟斷的形成 343 許瓊丰 1920年警界醜聞之臺中疑獄事件初探 359 王御風、吳孟青 政治下的古蹟變遷台南新化鍾家古厝 373 吳玲青 殖民地臺灣熱帶園藝的地方實踐一增澤深治與二水「萬樹園」 383 楊護源 戰後在臺日軍軍用物資的接收 399 唐利國 論近世日本傳統學問在幕末轉型期的意義 ——以吉田松陰在長州藩的家學修業為例,4011 陳志文、駱昭吟 現代日語漢語動名詞尊敬語用法之研究 423 呂順長 日治時期真言宗在台的布教-以社會事業爲中心 447 |
ISBN | 9789865600327 (平裝) |
點閱次數 | 7 |
建檔日期 | 2024.01.08 |
更新日期 | 2024.01.0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