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歷史上滇藏川毗連地區藏傳佛教寺院的空間分布及其形成機制 |
|
|
|
作者 |
王麗萍 (著)
;
周智生 (著)
|
出處題名 |
宗教學研究=Studies on religion
|
卷期 | n.02 |
出版日期 | 2017 |
頁次 | 155 - 161 |
出版者 |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者網址 |
https://daoism.scu.edu.cn/taoism/list.html?cId=1
|
出版地 | 成都, 中國 [Chengdu,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藏傳佛教寺院; 空間分佈; 歷史機制; 滇藏川毗連地區 |
摘要 | 藏傳佛教寺院作為藏區獨具特色的宗教景觀而成為宗教地理學的研究熱點之一,其歷史空間分布的變化是反映該教時空擴散歷程的重要視窗和載體。本文通過對滇藏川毗連地區藏傳佛教寺院空間分布演進狀況的歷史梳理,揭示寺院空間分布變化的影響機制,從而為藏區基層社會治理的地方性把握尋求更優化的發展路徑。研究表明:13世紀中葉前,該區藏傳佛教寺院數量少且在散點分布中呈金沙江中游一帶、得榮——康定一線相對集聚;其后至清末,寺院數量激增70余倍且在面狀擴散中形成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這四大河谷密集分布帶。這一歷史空間格局的變遷深受藏傳佛教傳播所面臨的政治生境、傳播地域的地理條件、區位條件、人口分布及宗教擴散方式的影響。 |
目次 | 一、歷史時期滇藏川毗連地區藏傳佛教寺院的空間分布特征 (一) 8世紀中期至元初:散點狀分布中的“一帶、一線”相對集聚格局 (二) 元初至清末:面狀擴散中的“四大河谷帶”集聚格局 二、滇藏川毗連地區藏傳佛教寺院空間格局的歷史形成機制 (一) 8世紀中期至元初藏傳佛教寺院空間格局的形成機制 1. 宗教傳播的政治生境 2. 地理區位條件 3. 宗教擴散方式 (二) 元初至清末藏傳佛教寺院空間格局的形成機制 1. 宗教傳播的政治生境 2. 地理環境因素 三、結論與討論 |
ISSN | 10061312 (P); 10061312 (E) |
點閱次數 | 149 |
建檔日期 | 2024.01.09 |
更新日期 | 2024.01.0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