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劉朝霞 (著)
|
出處題名 |
社會科學研究=Social Science Research
|
卷期 | n.6 |
出版日期 | 2022 |
頁次 | 135 - 142 |
出版者 |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sass.cn/
|
出版地 | 成都, 中國 [Chengdu,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劉朝霞,四川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訪問學者。 |
關鍵詞 | 業; 思; 三善根; 善; 涅槃 |
摘要 | 對行為善惡的判斷、道德普遍性的思考,是道德哲學中無法繞開的話題。《阿含經》認為道德價值的普遍性奠基于其內在性,指出行為成立的核心要素是調動、驅使心意活躍起來的心理功能“思”,判定行為善惡的標準是內在於行為者的心理功能、心靈品質,具體表現為三善根的在場與否。“善”(kusala)表示廣義之好,當其與具有普遍性的心靈品質聯繫時,通常稱為道德善。佛家對善的界定是與意識的成熟程度(覺醒品質)直接相關的,道德善與終極善(涅槃)的隱秘關系奠基於善的基本語義:安隱,安住於自身,在自身之中。這也導致對善的界定過於嚴格,使得其在區分現實善惡時,存在著解釋性、有效性不足的問題,需要引入其他原則來確立人群中的生活規範。 |
目次 | 引言 135 一、“思”:道德的內在性與普遍性的開啟 136 二、判斷行為善惡的關鍵:三善根 137 三、從對善的認知看善的內涵 138 四、善與涅槃 140 五、結語 142 |
ISSN | 10004769 (P); 10004769 (E) |
點閱次數 | 30 |
建檔日期 | 2024.01.22 |
更新日期 | 2024.01.2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