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西藏的般若心經=チベットの般若心経
作者 索南格西 (著)=Geshe Sonam Gyaltsen Gonta (au.) ; 貢卻斯塔 (著)=Kunchok Shithar (au.) ; 齋藤保高 (著)=Saito, Yasutaka (au.) ; 凃玉盞 (譯)
版本項2
出版日期2022.03.05
頁次312
出版者商周出版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cite.com.tw/publisher/about/2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叢書名人與宗教系列
叢書號34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般若部; 藏傳佛教
摘要「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般若法門最為殊勝。」
《般若心經》——佛教典籍中,最扼要、究竟、甚深的精髓。

藏傳佛教最核心的典籍,就是《般若經部》,而《般若心經》乃是所有《般若經部》的心要,故因此得名。
在言簡意賅的《般若心經》中,含藏著釋尊的真意。其中明白顯說的是空性與緣起,而隱藏於字裡行間的是五道與十地的修行理論。
《般若心經》的顯義(中觀學)與隱義(般若學),是正確理解藏傳佛教教理的關鍵,也是本書的重點。
  
本書的目的如下:
(1) 以藏傳佛教的角度為基礎來解釋《般若心經》。
(2) 以《般若心經》為題材來闡述中觀學與般若學。
(3) 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與重要佛教用語的意義,以利讀者學習與修行藏傳佛教。
目次〔推薦序〕觀自在與舍利子的對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陳又新
〔作者序〕以實踐為目的的佛教哲學
凡例

第一章  《般若心經》是怎樣的經典?
一 《般若心經》內容介紹
二 《般若心經》的顯義與隱義
三 般若波羅蜜的分類與定義
四 般若與方便
五 五種圓滿
六 釋尊的加持

第二章《般若心經》的顯義―― 空性與緣起
一 舍利弗尊者之問
二 觀自在菩薩之答──五蘊皆空
  (一)一切法的分類與五蘊
  (二)自性之意
  (三)空與無自性
  (四)空性的理解
  (五)空性與緣起
  (六)勝義諦與世俗諦
  (七)透過平易的實例來說明

第三章《般若心經》講述的教誨
一 色即是空──甚深四句法門
二 不生不滅──甚深八句法門
三 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勝義無
四 十二緣起、四諦、智慧的勝義無
五 無住處涅槃的達成
六 般若波羅蜜的真言
七 釋尊印可
八 會座所化歡喜受持

第四章《般若心經》的隱義──五道與十地
一 資糧道
二 加行道
三 見道
四 修道
五 無學道

第五章《般若心經》與密教
一 顯教與密教
二 本尊瑜伽與空性的修習
三 生起次第
四 究竟次第

後記
附錄  藏文版《般若心經》修行次第
一  藏文版《般若心經》原文與羅馬對音
二  藏文版《般若心經》漢譯(附玄奘譯)
三  《般若心經》日課讀誦次第、修習法、功德

本書引用之印度與西藏論師及其著作介紹
索引
ISBN9786263181755 (pbk)
點閱次數18
建檔日期2024.02.17
更新日期2024.02.2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9346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