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佛與他者:當代泰國宗教與社會研究=Buddhism and Its Others: A Study of Religion and Society in Modern Thailand |
|
|
|
作者 |
龔浩群 (著)
|
版本項 | 1 |
出版日期 | 2019.06.01 |
頁次 | 209 |
出版者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China)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ssap.com.cn/
|
出版地 | 北京市,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此為簡體中文書 |
關鍵詞 | 泰國 |
摘要 | 自19世紀中葉以來,西方文明對泰文化的衝擊及其激發的迴響構成了泰國追求現代性道路上的變奏曲。泰國社會一方面要強化南傳佛教作為泰文化特性的地位。另一方面又需要確證南傳佛教在世界文明體系中的位置。佛教成為現代泰國創造自身文明性的重要領域,其文明化過程同時在國家、社會與個人三個層面展開。本書嘗試在海外民族志研究的基礎上展示南傳佛教在泰國的文明化路徑,並通過呈現複數的他者來理解由諸多矛盾因素構成的社會發展動力。 |
目次 | 序一 講述“文明”的故事 1 序二 文明的包含性階序及其現代轉化 5 導論 佛、他者與文明化 1 勐與國 2 泰國佛教的文明化 8 叢林佛教:文明中的他者 10 修行:個體的文明化實踐 13
第一章 現代泰國的文明國家與信仰階序的建構 18 佛教的文明價值:話語詮釋 19 他者與階序 22 信仰階序與公民宗教 28
第二章 泰南馬來穆斯林社會的裂變與衝突 34 馬來穆斯林:泰國社會中最醒目的他者 35 國家權力、泰化教育與馬來穆斯林社會的裂變 42 泰國民族國家建構的困境與探索 51
第三章 佛使比丘與泰國佛教的現代轉型 54 20世紀後期泰國佛教面臨的現代性危機 56 佛使比丘:泰國佛教改革運動領袖 58 佛使比丘對南傳佛教教義的重新闡釋 62
第四章 社會變動之“林”:當代泰國公民身份的重構 83 當代泰國的公民身份困境與重構動力 83 叢林修行傳統的復興 87 從十月青年、叢林戰士到公共知識分子 94 少數族群的權利與社區森林運動 99 社會變遷與構建包容性的公民身份 112
第五章 當代泰國都市里的修行實踐與身體技術 115 泰國都市里的佛教景觀 118 修行實踐中的語言、空間與文化親密 122 身體技術、自我認同與社會關係再生產 134
第六章 靈性政治與當代泰國的政治圖景 152 社會危機與宗教主體性的凸顯 152 “安住於當下”:個體解脫與社會之苦 153 新自由主義時代的靈性政治 162
結語 168 追溯與總結 168 文化與文明化 170 作為方法的他者 172
附錄 文化間性與學科認同:基於人類學泰國研究經驗的方法論反思 175 中國人類學海外民族志研究的新路徑 175 文化間性的民族志寓意:泰國研究經驗的反思 179 討論:世界人類學學科認同的形成 193
參考文獻 196 後記 207 |
ISBN | 9787520121972 (pbk) |
點閱次數 | 54 |
建檔日期 | 2024.02.25 |
更新日期 | 2024.04.10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