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說一切有部魔思想研究=The Study of Sarvastivada Māra Theory |
|
|
|
作者 |
廖天雄 (著)=Liao, Tien-Hsiung (au.)
|
出版日期 | 2019.06 |
頁次 | 147 |
出版者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出版者網址 |
https://etds.lib.ntnu.edu.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
指導教授 | 李幸玲 |
畢業年度 | 107 |
關鍵詞 | 說一切有部=Māra; 魔=Sarvāsti-vāda; 《大毘婆沙論》=Abhidharma Mahāvibhāṣā Śāstra; 《順正理論》=Nyāyānusāriṇī; 解脫論=Liberation |
摘要 | 眾賢《順正理論》總結了《大毘婆沙論》的觀點並且有意識的與世親《俱舍論》對話,為目前漢譯佛典中關於說一切有部相當重要的論書,而《順正理論》如何回應經部的挑戰,進而蛻變為新有部。魔思想在部派時期演變為四魔,有部論師提出四魔體系的原因,在於揭示解脫論上可能遭遇的困難,本文以魔與說一切有部為考察對象,目的在於展示說一切有部在部派時期面對其他部派的挑戰,如何建構自身的解脫理論體系。 魔思想的發展是相當長遠的一段歷程,在說一切有部提出四魔之前,佛教及印度傳統宗教如何理解魔?佛教的魔相較於吠陀經中的魔,佛教更強調魔對於修行的障礙,但要到部派時期魔才有明確的定義。說一切有部對魔的定義為:斷慧命的天、煩惱、五蘊、死,在這樣的定義下,魔與解脫論有相當大的關係,為修行人都會遭遇到的障礙,而這樣的障礙不是以超自然的力量驅除,而是以修行人自身對於佛法的正知見,及佛教的工夫修為才能夠漸次伏除。 本文從對治與嬈亂的角度梳理說一切有部的魔思想,並且與天主教比較。天主教對於魔的理解近於佛教中的天魔,為實際存在的眾生,雖然神學中認為人天生帶有七原罪,中世紀也將七原罪配以相關的七位惡魔,但在聖經中並未見到原罪與魔的關係,據此認為天主教的魔還是類似佛教的天魔,要透過神職人員進行儀式才能將魔遣除。透過宗教比較可以看到不同宗教傳統魔思想也有相當的不同,佛教認為解脫要靠自身的努力,天主教認為要信靠上帝便可得救,因此在驅魔的理論背景就有根本的不同。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show the stymie in the path of Buddhism liberation. Hermeneutics used in this thesis for analyzing text forming process. The material focuses on Sarvāsti-vāda theory particular Nyāyānusāriṇī because of it inherit Abhidharma Mahāvibhāṣā Śāstra answer the critique from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The results revealed Buddhism Māra did not only a symbol of evil; it contains a substantial function for reminding Buddhist what the stymie is and provide multiple methods to conquer it. Compare to Catholic exorcism, Buddism focuses on contemplative practice rather than a ritual. The study shows the multifaceted of Buddhism Māra and how Buddhism how to conquer them.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前人研究 6 一、魔的研究 6 二、與說一切有部相關的研究成果 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6 一、研究範圍 16 二、研究方法 18
第二章 佛教魔思想的溯源與轉化 23 第一節 吠陀時期的魔思想 23 一、吠陀時期魔的定義與種類 25 二、吠陀時期魔的性質 29 第二節 佛教對魔思想的吸收與轉化 32 一、佛教的世界觀 33 二、吠陀時期之魔在佛教的位置與功能 38 第三節 一魔到四魔衍變 41 一、魔在佛典中的定義 41 二、四魔分類評議 48 第四節 小結 53
第三章 魔對佛教修行的障礙 55 第一節 眾生對修行的嬈亂 55 一、天魔與魔軍 55 二、外道 60 第二節 煩惱如何成魔 65 一、煩惱的內容 66 二、煩惱的障礙與傷害 70 第三節 生死結縛之魔 75 一、五蘊魔 75 二、死魔 79 第四節 小結 85
第四章 佛教的降魔方法 87 第一節 修行與伏魔的關係 87 一、從佛陀成道看伏魔的方法 88 二、從四諦與三學看降魔的方法 90 第二節 不同「魔」的對治方法 98 一、對治外境之魔的方法(天子魔、眾生) 98 二、對治根源自身之魔的方法(煩惱魔、蘊魔、死魔) 107 第三節 附魔、驅魔:與天主教的伏魔方法比較 113 一、天主教中惡魔的侵擾 113 二、與佛教魔思想的比較 117 三、附魔與鬼病 124 第四節 小結 130
第五章 結論 133
參考文獻 137 表目次 表格 1各經論魔的名數 52 表格 2 經論中佛陀降魔的方法 86 表格 3說一切有部與天主教魔的比較 129 表格 4思高版與和合版聖經譯詞對照 129 |
DOI |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120 |
點閱次數 | 263 |
建檔日期 | 2024.03.22 |
更新日期 | 2024.03.2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