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絲綢之路石窟藝術叢書:瓜州東千佛洞·第2窟
作者 鄭炳林 (主編)
出版日期2023.08
頁次396
出版者安徽美術出版社
出版地安徽, 中國 [Anhui, China]
叢書名絲綢之路石窟藝術叢書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摘要瓜州東千佛洞石窟位於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東南90千米祁連山前山延伸地帶的長山子北麓,距離瓜州縣橋子鄉東南35千米,距鎖陽城遺址東南20千米,因地處敦煌莫高窟(千佛洞)東面而慣稱“東千佛洞”,又因第7窟窟內繪接引佛,故亦稱“接引寺”。洞窟開鑿於峽谷河床兩岸的斷崖上,自然地分成東崖和西崖,現存洞窟23個,其中東崖有9個,西崖有14個。西崖的14個洞窟分為上下兩層,上層8個,下層6個,其中5個洞窟中保存有塑像和壁畫,今編號第1、2、3、4、5窟。東崖的9個洞窟也分為上下兩層,上層6個,下層3個,其中4個洞窟中保存有塑像和壁畫,今編號第6、7、8、9窟。
  第2窟為西夏時期開鑿的龜茲式中心柱窟,坐西朝東,是瓜州東千佛洞中規模大、壁畫內容豐富、保存完整的洞窟。南壁繪十一面觀音變、釋迦佛說法圖、水月觀音圖;北壁繪度母菩薩圖、釋迦說法圖、水月觀音圖;後壁中間繪佛說法圖,南北兩側繪藥師佛;中心塔柱南向面繪施寶觀音,北向面繪施甘露觀音,西向面繪涅槃變;東壁門南繪文殊曼荼羅,門北繪尊勝佛母曼茶羅;甬道南北兩壁繪西夏時期的供養人。窟中的釋迦說法圖、十一面觀音、多羅菩薩、文殊曼荼羅、尊勝佛母曼荼羅等密教圖像保存完好,色彩清麗,不僅位置相對應,所表現的內容也相互照應。
  第2窟南北兩壁的觀音菩薩圖和度母菩薩圖,主尊的觀音菩薩和度母菩薩說法圖相對應,均繪出了菩薩救八難的內容,佈局嚴整,內容豐富,是難得的藏傳佛教圖像,也是敦煌石窟僅有的密教觀音菩薩和度母菩薩救難圖。東壁門南北兩側真實名文殊和尊勝佛母曼茶羅也是一組佈局相同、相互呼應的密教圖像,這兩類密教圖像僅存於瓜州東千佛洞石窟中,在敦煌其他石窟中並不多見。
  引人注目的是第2窟的施寶觀音、施甘露觀音以及水月觀音圖。施寶觀音和施甘露觀音圖位於中心塔柱南北兩向面,觀音依樹而立,神情恬靜,神態安詳,表現出了觀音的靜態之美。而南北兩壁後部的兩鋪水月觀音圖,神態自若的觀音與對面的唐僧取經圖相呼應,唐僧取經圖變成了經變畫的中心,不再是插曲,形成統一和諧的畫面。這些觀音圖像是瓜州東千佛洞壁畫藝術的精品,也是敦煌石窟西夏藝術的代表。
ISBN9787574502116 (精裝)
相關書評
  1. 《絲綢之路石窟藝術叢書:瓜州東千佛洞》評介 / 陳菊霞 (著); 馬丹陽 (著)
  2. 刊布最新石窟圖像資料力推敦煌石窟藝術研究——《絲綢之路石窟藝術叢書·瓜州東千佛洞》評介 / 鄭怡楠 (著); 孫楊 (著)
點閱次數20
建檔日期2024.05.31
更新日期2024.05.3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9925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