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白隱的實踐體系及其背景
作者 柳幹康 (著)=やなぎみきやす (au.) ; 李銘佳 (譯)
出處題名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Hua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卷期v.6 n.1
出版日期2023
頁次221 - 271
出版者World Scholastic Publishers
出版者網址 http://www.worldscholastic.com/
出版地Singapore [新加坡]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白隱; 見性; 上求菩提; 下化衆生; 法施
摘要拙論以白隱慧鶴(1686-1769)的著作為基礎,對他構建的實踐體系及其背景加以分析,闡明了以下兩點結論。第一,白隱所展示的實踐體系,就是先專注於特定的實踐而“見性”,然後再進入“悟後修行”。其中,“悟後修行”由不斷參究公案以錘煉自己悟境的“上求菩提”和通過法施引導他人的“下化眾生”兩部分構成。第二,白隱實踐體系的核心,是“見性” “上求菩提” “下化眾生”三要素,它們的產生背景分別是白隱生涯中所得的三次大悟——通過參究無字公案所得的初次大悟、在正受老人門下參其他公案所得的第二次大悟、在春日神的神諭下領悟到“法施纔是菩提心”的第三次大悟。其中,將白隱導向“見性”的無字公案,給24 歲的他帶來了最初的大悟;白隱在“上求菩提”這一階段開示的多個公案,是正受為使24 歲的他得到第二次大悟曾開示的;而作為“下化眾生”之要的法施的重要性,是42歲的白隱在達至最後的大徹大悟時所徹見的。
目次序論 222
一、白隱的實踐體系 225
二、關於先行研究的各種說法 249
三、作為背景的白隠修行體験 255
結論 267
ISSN27050742 (P)
點閱次數36
建檔日期2024.06.17
更新日期2024.06.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9987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