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朝大乘成佛圖像與思想——以雲岡石窟第7、8窟為中心 |
|
|
|
作者 |
王友奎 (著)
|
出處題名 |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Hua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卷期 | v.6 n.2 |
出版日期 | 2023 |
頁次 | 37 - 96 |
出版者 | World Scholastic Publishers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worldscholastic.com/
|
出版地 | Singapore [新加坡]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北朝; 大乘成佛; 圖像思想; 雲岡石窟 |
摘要 | 北朝時代(439-581),在《法華經》等大乘經典影響下,人們渴望追尋釋迦成佛之路,深植善根,得佛授記,值遇、供養諸佛,並最終成就佛道。同時,彌勒上生、下生信仰也流行起來,令必須經歷千萬次輪回修行的漫長成佛之路轉變為先生淨土,再續修行。由此,北朝多數佛教石窟一方面極力雕飾天宮佛國美好景象,將彌勒菩薩及其所在的兜率天宮作為佛國淨土的象徵符號,另一方面,則通過釋迦多寶佛、釋迦佛等大乘經教主,以及授記成佛圖像、供養諸佛圖像、本生佛傳故事圖像等表達最終成佛之願望。這種結合了淨土信仰、以成佛為最終目的的圖像組合,可稱之為大乘成佛圖像。雲岡第7、8窟主室北壁大龕內“釋迦多寶佛+彌勒菩薩”與“釋迦佛+彌勒佛”組合表述大乘成佛核心內涵,壁面則分層設龕表現彌勒上生信仰、彌勒下生信仰,東、西壁第一層佛龕表現釋迦成道教化,第二層佛龕中出現諸多俗人形象,可以理解為借用釋迦成道前後供養故事而表現的一般化供養圖像,其目的是希望像提謂、波利、憍陳如等人那樣值遇、供養佛陀。兩窟前室本生故事圖像表述以種種菩薩行深植善根,並在輪迴修行菩薩行基礎上得到佛陀授記。而授記成佛與千佛圖像緊密聯係,在得到授記後,還需值遇、供養無量諸佛方能成就佛道。 |
目次 | 一、以往學界對北朝佛教圖像思想的觀察 二、北朝的大乘成佛信仰 三、大乘成佛圖像的形成 四、從大乘成佛角度看第 7、8 窟圖像組合與思想 五、大乘成佛圖像在雲岡石窟的流行 六、結語
|
ISSN | 27050742 (P) |
點閱次數 | 120 |
建檔日期 | 2024.06.18 |
更新日期 | 2024.06.20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