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觀念史與社會史研究方法論
作者 釋聖凱 (著)
版本項初版
出版日期2022.10
頁次284
出版者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北京, 中國 [Peking, China]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摘要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傳佛教僧眾社會生活史”的方法論著作,是進行重大項目研究與寫作的指南書。其主要內容是在反思與探討近百年的佛學研究基礎上,尤其是“理性”的精神到“還原”的方法,要注重佛教的內在“價值”與佛教徒的“詮釋”。本書提倡“觀念史與社會史”,主要是關切佛教作為宗教,具有思想觀念與社會實踐的一定內在統一性與實踐主體的差異性;以觀念統攝社會生活,在組織制度和生活實踐中體現佛教的觀念。其意義有二:一、彰顯佛教的宗教性,即佛教的觀念具有的內在實踐維度;二、彰顯僧眾生活的內在統一性,體現神聖與世俗的矛盾與統一。本書將佛教觀念史與社會史的研究方法,放在宗教社會學、全球文明史、空間史、中國佛教史等領域中,突顯出該研究方法的方法論背景與佛教的自身脈絡。
目次總序
緒論佛教研究方法論與“佛教中國化”的學術話語
第一節佛教研究的對象、態度與方法
第二節“佛教中國化”的學術話語建構
第一章經典、觀念、生活:佛教觀念史研究的三大要素
第一節從“教理行果”到經典、觀念、生活
第二節西方史學視域下的佛教觀念史
第三節真理、神聖與歷史:佛教觀念史的三大維度
結語佛教觀念史的要素與維度
第二章生活、主體、內在:佛教社會史研究的三種轉向
第一節佛教社會史研究的“生活轉向”
第二節佛教社會史研究的“主體轉向”
第三節佛教社會史研究的“內在轉向”
結語佛教觀念史與社會史的方法論意義
第三章此世化、空間化、禮儀化
漢傳佛教信仰的價值與表達
第一節漢傳佛教信仰價值的此世化
第二節漢傳佛教信仰對象的空間化
第三節漢傳佛教信仰表達的禮儀化
結語漢傳佛教信仰價值與表達的“中國化”
第四章三教視野下的漢傳佛教觀念整合
第一節儒佛道關係視野下的觀念整合
第二節中古僧眾“師弟之道”和孝道觀念的“互釋”
第三節五戒與五常的觀念:中古儒佛道的倫理詮釋
結語繼承、闡釋、創新:漢傳佛教“觀念整合”的問題與方法
第五章“禮"視野下的漢傳佛教制度適應與生活融合
第一節僧尊俗卑與僧俗平等:印度佛教的僧俗倫理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禮釋戒”的“格戒”現象
第三節隋唐“沙門致敬王者”的論爭以《維摩詰經》為中心
第四節從“不事生產”到“不作不食”農耕生活與佛教戒律
結語制度適應與生活融合的不同維度
結論觀念史與社會史視域下的佛教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
ISBN9787518809950 (平裝)
相關書評
  1. 構建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的力作——聖凱教授《佛教觀念史與社會史方法論》評介 / 張重洲 (著)=Zhang, Chong-zhou (au.)
點閱次數175
建檔日期2024.06.19
更新日期2024.06.1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70000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