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所王土:中古中國佛教地理研究
作者 李智君 (著)
版本項1
出版日期2023.11.01
頁次443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出版者網址 http://www.guji.com.cn/
出版地上海, 中國 [Shanghai, China]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此為簡體中文書
關鍵詞佛教史; 宗教地理學
摘要本書是一部歷史地理研究著作,系統地研究佛教對於古代中國知識界在本土地理及域外地理的認知方面的影響過程和地理知識建構過程,是佛教地理學研究的基礎論題。本書稿以漢唐佛教對中國佛教地理格局的影響與建構過程為中心,力求考證佛教地理知識的來源、地理空間結構系統的特徵,以及整合中國空間的方法,理清佛教傳播地理格局的建構過程,以及對社區宗教景觀形成的影響,並嘗試建立佛教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
目次導 論 對神聖空間的嚮往

第一章 佛所王土的地理性
——以中古西域求法高僧的空間認知為例
一、佛教宇宙秩序的地理性
二、佛祖身體的地理性
三、佛教空間分佈的地理性
四、求法僧侶空間認知行為的特點

第二章 漢夢通神
——夢在佛教早期東傳中的媒介作用
一、引言
二、溝通宗教與政治之夢
三、拓展神聖空間之夢
四、成就高僧覺悟之夢
五、結論

第三章 從西域到中原
——鳩摩羅什入華之旅的空間行為分析
一、鳩摩羅什為何離開龜茲國
二、誰制約了羅什在後涼的作為
三、誰主導了後秦長安譯場
四、結論

第四章 從河西到平城
——漢晉河西地緣政治與漢譯佛經中心轉移
一、引言
二、以敦煌為中心的時代
三、以姑臧為中心的時代
四、地緣政治與河西漢譯中心的變遷
五、小結

第五章 從涼州到江南
——五涼禪法轉移保存於東晉南朝說
一、引言
二、涼州禪法的譯介與修習
三、東晉南北朝時期涼州禪法的外播
四、促使涼州禪法南播的原因分析
五、小結

第六章 天竺與中土:何為天地之中央
——唐代僧人運用佛教空間結構系統整合中土空間的方法研究
一、引言
二、僧侶運用佛教空間結構系統整合中土空間的方法
三、“天地之中央”認同的個人因素與社會背景
四、結論

第七章 佛現與法滅
——三至九世紀於闐佛教信仰空間的生產
一、引言
二、佛現於闐的空間生產
三、於闐法滅的空間生產
四、結論

第八章 中西僧侶建構中土清涼聖地的方法研究
——以初唐五臺山文殊道場形成的空間分析為例
一、引言
二、宏觀尺度:文殊介入五臺山的佛典建構
三、中觀尺度:聖地空間結構的神聖性建構
四、微觀尺度:聖地空間地點的神聖性建構
五、結論

第九章 北魏佛教對洛陽都城景觀的時空控制
——以景觀高度演替和時間節律變化為例
一、引言
二、佛教對洛陽景觀的時空控制
三、佛教得以徹底控制洛陽景觀的內在原因
四、結論

第十章 結論:從認知東傳 到整合生產
——中古佛教中國化的空間建構
一、空間認知
二、空間傳播
三、空間整合
四、空間生產

附 錄 溪流猶帶讀書聲
——儒家聖地武夷山景觀意象研究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和材料
三、武夷山景觀意象的時空分析
四、結 論
主要徵引文獻
ISBN9787573207005 (精裝)
點閱次數5
建檔日期2024.06.29
更新日期2024.06.2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70054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