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義學:基於佛教本位的學問
作者 周貴華 (著)
版本項1
出版日期2022.07.01
頁次294
出版者宗教文化出版社=China Religious Culture Publisher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zjwhcbs.com/zj/home.html
出版地北京市,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摘要本書是對佛教義學作為佛教的本位學問的研究。按照中國傳統道與術的區分,佛教義學是作為道學的佛教學問,以實現解脫覺悟為歸趣,在性質上是成道的方便,而不同于作為“術”學的佛教學術,後者以客觀知識為訴求。此書通過追溯佛教義學以經律論為其典範從印度到中國、從古代到現代的開展,尤其是中國化宗派性義學傳統的形成與衰落,以探討在現代性的時代狀況中佛教義學的復興與轉型,強調從古代的宗派性開展轉為學科化開展,是現代佛教義學的發展方向與時代特色。
目次自序

第一章 佛教與現代性
一、引子
二、“現代性”諸方面
三、佛教遭遇“現代性”的困境
四、佛教學術與佛教義學
五、佛教自身的現代性問題
附:問答——有關“解脫”“親證”與“普化”“俗化” “中國化”等的問題

第二章 “佛教義學”觀念的緣起及其重新出場
一、引子
二、“佛教義學”觀念的界定及其多重涵義
三、在古代印度“佛教義學”的相應觀念及內容.
四、“佛教義學”觀念在古代中國的緣起與演變
五、“佛教義學”意識在現代的最初覺醒
六、“佛教義學”意識在現代的重新覺醒
附:問答——有關“佛教義學”的物件、話語及
“共業平臺”“善根平臺”等的問題

第三章 佛教義學與佛教學術的分野
一、學術研究的起源及其發展
二、在西方學術發展中學術與神學的分離
三、現代學術的精神特質
四、佛教義學的精神特質及其與佛教學術的差別
五、佛教義學研究與佛教學術研究良性並存的可能
附:問答——有關“義學”“內學”
“悟性”等觀念的問題

第四章 現代佛教義學的建立與開展方式
一、佛教學術研究立場的本質、基礎與原則、規範
二、佛教義學研究立場的本質、基礎與原則、規範
三、古代與現代佛教義學開展的差異
四、現代佛教義學的學科化開展方式
附:問答——有關“比量”“契理契機”
“公共性話語”等的問題

第五章 現代佛教義學的開展前提
一、非宗派、學科化的開展方向
二、廣泛參與的開展方式
三、本位意義的凸顯
四、意識的覺醒
五、應開展的頭等大事

附:問答——現代佛教義學學科化開展的“時代因應性”與“步驟”等問題
附錄 佛教義學略論
一、“佛教義學”及其異名“內明”“內論”“內學”、
二、佛教義學與佛教義學研究
三、古代佛教義學的形態
四、佛教學術研究的立場
五、佛教義學研究的立場
六、現代佛教義學的學科化開展
七、現代佛教義學的學問空間的建立
ISBN9787518812721 (平裝)
點閱次數10
建檔日期2024.06.29
更新日期2024.06.2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70055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