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走進禪詩:禪詩中的禪史=Taking a Stroll in Chan Poetry: The Chan Buddhist History in Chan Poems
作者 蕭麗華 (著) ; 黃秀珠 (著) ; 吳靜宜 (著)
版本項1
出版日期2022.11.10
頁次296
出版者法鼓文化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ddc.com.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叢書名琉璃文學
叢書號44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摘要  從釋迦牟尼佛傳給摩訶迦葉的「涅槃妙心」,到初祖達摩「廓然無聖」的心,再到二祖慧可「豁然自覺」的心,都是禪宗祖師心法的傳遞。

  影響了後來一花開五葉的禪宗宗風,每一句師徒對話,都是「以心印心」的「偈語」,祖師們也就留下一首又一首的詩偈。於是,「詩偈」成為禪宗弟子「明心見性」的根據。

  本書從禪史、禪學和文學,解讀四十首精選禪詩,分為祖師禪、分燈禪、居士禪三大篇。從釋迦摩尼佛到六祖惠能,「祖師禪詩」如何詩燈相傳?從「分燈禪詩」的五家七宗,一探各家名僧所悟禪境。「居士禪詩」則透過王維、李白、蘇軾等詩作,看居士們如何參禪修道?

  佛陀早已把他的教法化為十二分教,其中的「伽陀」(gāthā)和「祇夜」(geya)都是詩。通過讀詩,我們對禪的領悟將更精確而深刻。詩可以是禪悟的契機,也可以是悟後的語言,甚至可以做為禪的教法。

  讀禪詩可以品味:詩中的禪、禪中的詩,一旦與自己的生命經驗有了連結,就能打開我們心中的寶藏,也因此有了悟道的契機。
目次自序一 拈花微笑讀禪詩——蕭麗華
自序二 禪詩禪史話人生——吳靜宜

壹 祖師禪詩
釋迦牟尼佛〈付法偈〉
傅翕〈空手把鋤頭〉
菩提達摩〈一花開五葉〉
僧璨〈信心銘〉(節選)
弘忍〈有情來下種〉
惠能〈示法偈〉

貳 分燈禪詩
〔牛頭宗〕牛頭法融〈心銘〉(節選)
〔洪州宗〕南嶽懷讓〈心地含諸種〉
〔溈仰宗〕仰山慧寂〈付法偈〉
〔溈仰宗〕香嚴智閑〈悟道偈〉
〔法眼宗〕永明延壽〈永明妙旨〉
〔法眼宗〕長慶慧稜〈萬象叢中獨露身〉
〔曹洞宗〕洞山良价〈君臣五位偈〉
〔曹洞宗〕曹山本寂〈焰裡寒冰結〉
〔雲門宗〕德山緣密〈委曲商量〉
〔雲門宗〕天衣義懷〈開悟偈〉
〔臨濟宗〕臨濟義玄〈臨終偈〉
〔臨濟宗〕汾陽善昭〈示眾偈〉
〔黃龍派〕黃龍慧南〈趙州吃茶〉
〔楊岐派〕虛堂智愚〈一重山了一重雲〉

參 居士禪詩
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王維〈登辨覺寺〉
李白〈廬山東林寺夜懷〉
杜甫〈望牛頭寺〉
白居易〈寄韜光禪師〉
柳宗元〈禪堂〉
李商隱〈北青蘿〉
龐蘊〈無念清涼寺〉
司馬光〈為景仁解禪〉
蘇軾〈贈東林總長老〉
黃庭堅〈寄黃龍清老〉
秦觀〈圓通院白衣閣〉
王洋〈寄題鄧成之粟庵〉
陸游〈仰首座求鈍庵詩〉
耶律楚材〈西域和王君玉詩〉
劉基〈立春夜聞蛙鳴作〉
王守仁〈題灌山小隱〉
袁宏道〈戲題飛來峰〉
湯顯祖〈高座陪達公〉
張問陶〈禪悅〉

附錄 禪宗法脈傳承表
ISBN9789575989699 (平裝)
點閱次數13
建檔日期2024.06.30
更新日期2024.06.3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70058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