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踏上成佛之道:金剛經講記=Setting Foot on the Path to Buddhahood: Commentary on the Diamond Sutra
作者 釋寬謙 (著)
版本項1
出版日期2023.11.08
頁次272
出版者法鼓文化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ddc.com.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叢書名智慧人
叢書號53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般若部
摘要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世間的智慧是加法,愈廣博愈聰慧;《金剛經》的智慧是減法,愈放下愈自在。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是不可能不生的,所以不是要我們不生心,而是要「無所住」。

  靠山山倒,靠人人倒。我們不要安住在無常的「相有」,而要安住在平等的「性空」,安住在因緣法的平等性,是最可靠的。

  《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使用「無」字,不是要這些相消失,而是指出這些相,其實是無差別相,都是平等相,如聖者所驗證的「諸法實相」,即平等平等相。

  佛陀與弟子須菩提一次次的問答,都在顛覆、擊碎我們的執著,讓我們能駕馭自己的心念,減一分煩惱,多一分智慧,悟佛所悟。成佛的奧祕,就藏在《金剛經》的字裡行間裡。

  本書為寬謙法師多年解說《金剛經》的精華集成,由「般若」與「唯識」的雙重視野切入,輔以法師擅長的精彩圖表解說,透徹說明修行次第。

  修行就是修心,《金剛經》可以擦亮我們的智慧心,人生的覺醒點,就從踏上成佛之道開始!
目次〔自序〕妙解般若金剛慧

〈第一篇〉學般若開啟生命智慧
一、般若的智慧眼
(一)破解人生棋局
(二)打造慧眼破除自性妄執
(三)空性即是平等性
(四)慧眼透視顛倒世界
二、唯識的因緣觀
(一)生命的黑盒子
(二)培養善因善緣
三、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指南
(一)提昇生命高度
(二)二道五菩提的成佛之道
(三)般若的修學次第

〈第二篇〉般若道——以智慧導航慈悲
一、《金剛經》的結構
(一)菩薩莊嚴的金剛寶
(二)翻譯者
(三)拙慧和巧慧
(四)緣起、性空、唯名
(五)超凡入聖
(六)以二道五菩提為修行次第
二、發心菩提
(一)法會的緣由
(二)須菩提請法
(三)發菩提心
三、伏心菩提
(一)不住相布施
(二)心量無限,福德無限
四、明心菩提
(一)法身離相而見
(二)眾生久行乃信
(三)賢聖無為同證
(四)勸發奉持

〈第三篇〉方便道——以慈悲導航智慧
一、明心菩提——發勝義菩提心
(一)真發菩提心
(二)分證菩提果
二、出到菩提
(一)成就法身
(二)成熟眾生
(三)莊嚴佛土
三、究竟菩提
(一)圓證法身功德
(二)示現化身事業
(三)勸發奉持

表目錄
表一:三界眾生

圖目錄
圖一:諸法實相與諸法顛倒相
圖二:生命的黑盒子
圖三:六根、六境、六識
圖四:十二因緣的流轉門
圖五:十二因緣的還滅門
圖六:八識
圖七:父母生身和變易生身
圖八:二道五菩提
圖九:修行的高度和三系所重
圖十:不退轉各系各重視不同的高度
圖十一:惑、業、苦
圖十二:煩惱即菩提
圖十三: 《金剛經》基本句型:緣起、性空、唯名
圖十四: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
圖十五: 從發心菩提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圖十六:入無餘涅槃
圖十七: 菩提心轉化第六、第七、第八識
圖十八:般若是緣起性空
圖十九: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圖二十:無明觸至明觸
圖二十一:三相並寂
圖二十二:法和非法的對立相
圖二十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修行階段
圖二十四: 四句偈破除相有的執著
圖二十五: 根本無分別智、後得智、一切智智
圖二十六: 第六識往外,第七識往內
圖二十七:六分
圖二十八:般若道和方便道的比較
圖二十九: 出到菩提:成就法身、成熟眾生、莊嚴佛土
圖三十:究竟菩提:佛知見圓明五眼具足
圖三十一: 凡聖生死流轉所依的色身與法身不同
圖三十二:中道不二
圖三十三:究竟菩提正覺圓成
ISBN9786267345092 (平裝)
點閱次數6
建檔日期2024.06.30
更新日期2024.06.3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70059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